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桂林处处彰显“绿色文明”


2010/8/23 11:58:11   来源:桂林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绿色是桂林永恒的魅力和韵味。

  作为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从“公园”求拓展、在“山”上下功夫、在“路”边做文章,整座城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如今,无论你家住何处,只要站在窗边,就能见到满眼绿意,共享城市绿色生态发展的文明成果。

  一路有景,市民沐浴“绿色文明”

  生活在公园,听鸟鸣、赏繁花,曾是很多人的向往。而这些,在桂林成为了现实。

  2008年,桂林向市民免费开放了西山、南溪山、穿山、虞山和园林植物园等5个公园。5座分别位于城市东南西北的免费公园,与原来市中心已经免费开放的环城水系公园相辅相成。市民无论移步城市何处,都能觅到休憩放松的绿地。

  除了努力从“公园”求拓展,我市还在“山”上下功夫,在“路”边做文章,向“居住区和街巷”里延伸,不断增加城市绿量,完善绿地布局,优化绿地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三年来,我市通过更换行道树的树种,逐步实现了对全市道路绿化系统的改造和优化。一大批高大、绿化效果好的树种,取代树冠幅小、分枝点低、生长慢、抗污能力弱、遮阳效果差的树木,扮靓了城市道路。

  与此同时,“锦上添花”工程又为城市道路装点了一片亮色。每年,桂林都会新增种一批树形优美、花朵繁茂艳丽的木本观花、观叶植物。

  春有迎春、夏有紫薇、秋有金桂、冬有腊梅,让城市中的人们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赏、有景可看。

  如今,漫步城中,乔木、灌木、花草、地被植物的组合错落有致,城市街道、广场绿地间的绿化层次丰富多彩。漓江剧院绿地、宁远河东侧绿地、南门桥小游园绿地、龙隐桥头绿地、穿山南路绿地、三里店大圆盘及周边绿地等城市中大块绿地,成为市民最为青睐的城市“绿肺”。

  在完成城市主要道路绿化、美化和亮化的基础上,我市还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触角延伸到小街小巷和社区。小街小巷改造从2004年开始至今,通过打造“一路一景、一街一品”的绿化工程,越来越多的桂林老百姓发现,家周围的绿色多了,桂林的美丽不再只是在山清水秀之间,更留在了自己的房前屋后。  

  规划建绿,城市绿色不断伸展  

  城内的园林绿化沁人心脾,但桂林的绿色并不局限在市区。

  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拱极小学组织学生家庭一起种下了300多株树苗。拱极小学副校长龙笛说:“只要有条件,我们每年都会组织这样的植树活动,让学生把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一届届传承下去。”

  多年来,我市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动员广大市民群众积极植绿护绿,市民环保意识不断提升,义务植树队伍不断壮大。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每年我市都有近万人在漓江沿岸参与人工植树造林。截至今年,我市在漓江流域营造的人工林已达236.85万亩,10多座石山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76%。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漓江“四化”工程,在百里漓江沿岸实施绿化、彩化、花化、果化,使漓江画廊美不胜收。

  如今,桂林已拥有11个自治区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自然保护区分别位于漓江、资江、浔江、桂江、洛清江的发源地,总面积已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4%。2009年,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151个林业示范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之一,成为广西唯一被列入名单的自然保护区。  

  坚守底限,打造城市生态文明  

  近3年来,我市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决策,疏解提升老城区,建设临桂新区,拉大城市框架。在雄心壮志谋发展的同时,桂林人心中始终有一条底线:保护漓江生态环境。

  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发展地方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各级环保部门一直努力做好“守门员”,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环保审批关,把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挡在了“门外”。

  据统计,2009年,环保部门共检查企业1794家次,对12县5城区100多家企业开展重金属、钢铁、涉砷、酒精行业专项检查行动。期间,不但继续对涉锰行业存在的环境问题展开集中整治,还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展开后续督察。28家违法排污、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被环保部门列为挂牌督办项目,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切实保证。

  2010年6月,作为桂林生态市建设指导性文件的《桂林生态市建设规划》颁布实施。它将推动桂林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把桂林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山水名城。

  现在,桂林的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全新阶段。市中心的“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公园二期和訾洲公园、城东的漓东公园、城南的净瓶山公园、铁山园区内的岳山园、城西的琴潭湿地公园、临桂新区的中心公园等一批城市绿地将陆续出现在人们眼前。

  展望未来,桂林人信心满怀,一个“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城市不会遥远。(孙敏  诸葛颖婷 )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