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西频道5月12日电(记者刘伟 邓苏勇)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曾是全自治区重点信访县市之一。近几年来,宜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信访工作,实施信访前移工程,把信访工作下移到乡镇、村屯,甚至企业,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有力促进了社会稳定,初步实现了逐级上访和依法上访的局面。2005年,宜州市没有发生违法向中央、自治区和河池市上访的案件。
——群体性事件让宜州正视问题:基层信访渠道不畅
宜州市是我国西部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矛盾较多。2002年9月,宜州部分蔗农因糖厂拖欠甘蔗款,集体到市政府上访,最后酿成砸政府大门,堵铁路、拦火车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这一群体性事件发生后,自治区把宜州列为广西社会综合治理重点整治的10个县市区之一。宜州市委书记韦国文对记者说,2003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通过深入调研,全面分析认为,引发越级上访,甚至发展到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层的信访渠道不畅,群众无处上访,而且个别乡镇和部门没有负责地帮助上访群众解决问题,以至于小矛盾聚成大问题。
——创新信访工作方式,实施信访前移工程
宜州新班子决定创新信访工作,实施信访前移工程。所谓信访前移工程,就是信访工作重心下移、责任下移、关口前移,填补信访工作机构设置在乡镇、村(社区)、屯(村民小组)的空白。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使信访工作逐步实现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实施信访前移工程后,宜州市16个乡镇全部信访办公室和信访接待室,配备了信访办公室主任和专职信访助理。同时在村一级建立了信访接待室,健全了信访网络,使群众有地方、有场所反映问题,构建起基层信访工作的三级防线体系,即乡镇基层防线、村级基础防线、屯级源头防线,确保信访渠道畅通,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达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保持社会稳定的目的。
针对群众上访反映的热点问题,宜州市在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经济贸易局等部门建立了信访办公室和信访接待室,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此外,宜州市还探索在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立信访办公室和接待室,解决群众反映的利益诉求问题。
宜州市与信访前移工程相配合实施的另一个创新措施是,把律师引入信访工作,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这项工作体现在三个环节上,即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参与接访、参与调解、参与听证。市司法局组织三个律师事务所的10名律师,参与每月15日的市领导接待日接访工作,为群众解答信访中的疑难问题和涉法问题,引导群众依法解决矛盾和纠纷,通过正常法律程度解决信访事宜。
2005年4月,宜州木器厂因企业改制和兼并等问题多次聚众上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廖昌师及时召开了有律师参加的联席会议,认真分析案情和对照有关政策法规,提出最佳解决方案,遏制了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5月16日市领导接待日,来访群众有15批、53人。由于有律师的参与,整个信访过程秩序井然。来访者经过律师对信访问题的解答,不仅懂得了依靠政策解决问题,而且还懂得了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信访工作制度化建设是宜州实施信访前移工程的政策保障。宜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信访条例》等规定,先后出台了“一个规定”“七个制度”。“一个规定”即《宜州市律师参与涉法信访接待工作的规定》,“七个制度”包括宜州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责任制、督查制、领导责任追究制、信访事项听证评议制、信访公开承诺制等。
新的信访条例实施后,宜州市进一步规范了信访登记、答复等工作,规范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隐患排查工作,制作了全市统一的表格,规定各乡镇、有关部门每月25日将排查隐患情况报送市信访办。市信访办还每月定期编印《信访情况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宜州市还加大了对信访工作的保障经费投入力度。市信访办主任石景理告诉记者,2005年,全市财政投入信访的专项经费11万元,虽然这个数量不是很大,但比上年增长近10倍。市信访办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实现了从无到有。
韦国文说,目前宜州已形成了大信访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与乡镇、市直有关单位签订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要求乡镇和市直有关单位领导坚持和完善定期研究、领导接待日、检查督促、责任追究等信访工作领导制度。全市乡镇建立了信访工作网络,制定了乡镇干部联系村委信访工作制度。
——一批突出问题得以解决
据石景理介绍,实行信访前移工作后,一批突出问题得以解决。2005年宜州发生上访案件175起,通过上访前移化解了138起。全市重大积案共108起,通过信访前移化解81起,其他问题仍在调查处理。与此同时,全市信访件数、个体上访批次及人次、集体重复上访批次及人次等主要指标均明显下降。
北山镇波串村是2002年9月群体性上访事件中参与人数最多的村子之一,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治安模范村。在村委会办公室,村委主任唐郁海告诉记者,过去群众上访要跑到市里,甚至到自治区去。现在镇、村、屯都有信访接待人员了。屯里发生的事情可以反映给屯里的信访员,一般问题在屯里、村里就解决了,再大一点的问题反映到镇上也解决了。干部们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效率也提高了。由于很多问题在基层就解决了,这两年也没人到市里上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宜州实行的信访前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小成效,但信访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乡镇、单位对排查信访突出问题不及时、不全面,造成信息不畅,有的服务意识差,业务能力不强,处理信访案件力度不够。宜州市委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对信访案件的排查和处理加大督查力度,务求取得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