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南宁:城市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2006/5/22 9:35:3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颜色: 绿 】 
  遍布南宁市大街小巷的围墙、立交桥等临街设施上的非法小广告一直是“城市牛皮癣”。2005年4月南宁市政管理部门通过招投标方式,引入专业清洁公司承包清理公共设施上的非法小广告。目前,“城市牛皮癣”基本上在南宁市区断绝了踪影,而治理费用下降三分之二以上,去年仅支付58.7万元。

  南宁市率先运用市场机制治理“城市牛皮癣”的做法,只是南宁市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突破口之一。近五年来,南宁市政管理部门以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南宁市在广西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及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为契机,在市政管理的理念、思路、模式和手段上,均进行了大胆探索。

                  改变城市“重建设轻管理”现状

  我国经济、社会日益融入国际大潮中,许多城市发展速度惊人。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滞后成为各个城市的共性问题。

  近几年来,南宁市行政区划由二县、五城区调整为六县、六城区,总面积2229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34.4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44.1万人,经济规模、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翻倍增长。同时,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联合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在国内、国际影响较大的活动在南宁举办,为南宁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南宁市通过实施“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六年一大变”的城市建设和改造,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南宁市市长林国强说,过去五年,南宁市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094亿元,是过去50年的总和,也是南宁历史上投入最多、变化最大的时期。

  下面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南宁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世界银行在《1994年发展报告》中推荐,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水平应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15%。2003年至2005年,南宁市城市建设投资分别是62.4亿元、122.7亿元和115.1亿元,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90亿元、260.76亿元和362.9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分别达32.8%、47%和31.7%,远远高于世界银行推荐的比率。

  林国强表示,城市化步伐加快了,城市管理难度也加大了。目前城市管理的压力不亚于经济增长的压力。要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就必须重视城市管理、抓好城市管理的每个环节,提高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市场化:解决城市管理资金短缺矛盾

  南宁市市政管理局局长高新表示,过去两年,南宁市城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投资占GDP的比例超过10%,这一比例超过发达国家大规模城市建设时期通常占3%-8%的水平。尽管政府依靠财政力量加大了对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但仍难以满足持续发展的需求。资金短缺是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的主要问题。

  高新认为,积极稳妥地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引入竞争机制,能更好促进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为此,南宁市政管理部门通过实现市政设施管理的政府职能与养护作业行为的分离,即“管、干分离”,使市政管理具体作业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建成的设施得以充分发挥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运行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以整治“城市牛皮癣”为例,南宁市政管理部门曾经使用高科技手段,关停大批违法小广告上的电话号码,并处罚了大批违章人员,但成效不明显。后来成立专门行动小组打团伙、端窝点,并成立清理专项工作小组,进行统一清理。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非法小广告的嚣张气焰,但由于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市政管理部门仍感到力不从心。经过深入调研,南宁市政管理部门去年初出台《清理非法小广告长效管理工作方案》,将临街公共设施非法小广告清理工作进行市场化运作。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通过招投标形式引入中介清洁公司,促成临街公共设施单位出资与清洁公司签订清理非法小广告的责任协议。南宁市临街公用设施单位共有18家,每年清理非法小广告的承包费用为58.7万元。清洁公司根据协议,保证每天早上九时前将新出现的非法小广告清理完毕。市政管理局负责对临街公共设施单位和清洁公司的清理工作进行监督。由于清理及时,非法小广告无法达到传播效果,“城市牛皮癣”在南宁市街头慢慢绝迹。这一做法既节约市政管理经费和人力物力,又保证了清理工作的成效。

  南宁市在成功清理临街非法小广告的基础上,寻找市政管理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经过认真细致评估,率先在广西推行市政维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

  过去一直是南宁市的老大难问题的环卫改革,去年进入“阵痛期”,环卫工人不断上访,要求解决工资待遇问题和缩短工作时间。这促使南宁市政部门下决心进行改革,采取内部承包、班组竞争上岗的方式,对城市环卫保洁工作进行市场化尝试。经过改革,工人的责任心增强了,收入也增加了,由于保洁效果与经济效益挂钩,环卫工人自觉地由过去的每天两扫,变成全日保洁。为稳步推进城市环卫保洁工作的改革,南宁市政部门鼓励班组联合成立保洁公司,鼓励环卫工人加入保洁公司,逐步把城市的环卫保洁完全推向社会,提高保洁效果,降低保洁成本。高新表示,2006年南宁将加大环卫改革力度,继续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除了清扫保洁、公厕建设外,市政管理社会化工作还将扩展到垃圾中转、垃圾运输管理以及垃圾处理等领域。

  目前,南宁已与荷兰荷隆美气候与能源公司就环卫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利用荷兰先进的技术对南宁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五年后实现利益分配。以后南宁市垃圾处理不需要投入一分钱,还会获得不菲的收入。
 
                      科学管城新思维
   
  随着南宁城市行政区域的扩大,原有的城市管理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按照国家建设部规定,以目前南宁市的规模,至少应配备城管人员1200人,而南宁市城管人员仅700多人。
   
  如何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更好地管理城市?南宁对“数字管城”的探索应运而生。南宁市政管理部门投入4200万元,建设数字市政管理系统。
   
  在这套南宁市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上,将搭建四大平台,架构五大网络,建设17个管理功能模块。即搭建视频网络监控平台、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南宁市城市管理与信息管理平台、无线调度通讯平台;架构视频监控、内部局域、广域等网络;设置案件自动办理管理模块、执法数据管理模块、电子地图管理模块、行政审批管理模块、城管巡查管理模块、城管追呼管理模块、投诉举报管理模块、车辆调度管理模块、车辆停放保管管理模块等。该系统与南宁市已建成的公安110、消防119、交通122等网络联动中心进行联网,使城管部门能够实时发现问题,实时处理问题。
   
  这套数字系统启用后对南宁管控城市将有怎样的帮助?南宁市市政管理局局长高新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如果南宁市发生内涝,系统将实时监控内涝发展情况,一旦发现超越警戒水位,数字监控系统将自动启动排涝泵,对内涝进行及时处理。”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涉及很多人的利益,有些法规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办人情案的情况时有发生,因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很难对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监控。数字系统投入使用后,执法人员的整个执法过程将被全程监控。以前,由于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因人而异,执法不公现象时有发生,使用数字执法系统后,执法依据将由信息系统给予支持,而且输入系统的数据不能更改,减少了人为干预执法案件的情况。

                    管好城市更要服务好市民
   
  在我国城市管理中,始终存在着这样一对矛盾:规范街道管理,杜绝乱摆乱卖,就会使一些靠临时摆卖赚取家用补贴的困难群众失去就业机会,而如果对乱摆乱卖等行为听之任之,城市环境又将混乱不堪。怎样化解这—难题?南宁市政管理部门在探索中,以人性化管理试图在管好城市和保障困难市民生存权中找到平衡。
   
  南宁市政管理部门始终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中。比如,在解决占道经营的问题上,南宁市在居民相对集中的非主要干道,实行限时摆卖制度。在民族大道中段附近、广西农垦局大门前,按要求不允许摆摊设点买卖,但是为了方便参加晨练的市民采购,同时解决部分低收入者的就业难题,市政管理局特批商贩在此摆卖,时间从清晨到中午12点,12点之后必须把道路旁的场地全部清理干净,还道于交通。
   
  在南宁市西关人民路口,30多位盲人师傅为了自食其力,每天晚上都在此摆摊设点给市民提供按摩服务。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市容管理标准、交通畅通工程标准的不断提高,盲人师傅的摊点已经影响了交通。今年3月,南宁市城管支队在执法过程中联合南宁市残疾人按摩指导中心给盲人按摩经营户写了一封信,在肯定他们自食其力、为南宁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的同时,提醒他们经营的按摩点已经影响了主干道的交通,希望他们能以城市发展的大局为重,将按摩点往后挪。城管工作人员的真情感动了盲人师傅,经过一番协商,最后盲人师傅将摊点挪到20米外的西关路下段,城管部门还在原摊点所在地立起一个灯箱广告牌为老顾客指路。
   
  南宁市的小街小巷改造,也成为城市人性化管理的“民心工程”。2004年原计划改造300条,实际完成小街小巷维修改造351条,使61.67万人直接受益。2005年全市实际改造小街小巷共336条,比原计划增加了15条。此举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