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清洁乡村 美化家园



———2010年桂林市高效开展文明卫生村和改厕建设
2011/3/31 15:41:10   来源:桂林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2010年的一天,当市爱卫办文明卫生村督察组人员翻山越岭来到龙胜的一个小村庄时,沸腾的场景让他们感到惊讶——— 家家户户燃放鞭炮,村民们笑逐颜开地拿出油茶、糯米酒来迎接他们。

    村主任告诉他们,这是村里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桂林市爱卫办主任感叹地说:“文明卫生村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我感到这项工作特别有意义。”

    2010年,桂林市文明卫生村创建工作和改厕工作全面完成任务,并取得新进展,亮点突出,超额完成。

    农民热情高 建设亮点多

    2010年3月2日,桂林市文明卫生村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市、县(区)、村及时筹备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各县区财政共落实了217.7万元创建经费。有的县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也坚持挤出资金投入。临桂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就是少上一个项目,也要做好这项工作。

    农民的积极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纷纷开动脑筋,探索更好的办法改变村庄落后面貌,积极自筹资金,有的自愿捐款,有的出工出力。灌阳县农民为了做好村庄垃圾无害化处理,到江西、湖南学习建设先进的垃圾处理设施,探索更先进的处理方式。

    建设质量普遍提高并超过往年。文明卫生村建设与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紧密结合,村容村貌建设美观大方,村屯道路硬化建设质量达到国家公路建设标准,“村里的主干道修得就像公路一样”。

    启动早、资金到位早、县区领导重视、建设质量高、农民热情高涨、提前完成建设任务,是桂林市2010年文明卫生村建设的亮点。

    超额完成任务 面貌焕然一新

    根据调查摸底,2010年我市文明卫生村确定创建任务400个,分配到15个县区。工作从路、水、气、厕、圈、房、堤入手,即硬化村级道路,改好生活用水,完善沼气建设,改造卫生用厕和畜圈,规划新建房屋,筑好防洪堤。

    为保证文明卫生村建设质量,桂林市爱卫办、市文明办定期到各创建村进行督察。

    2010年,在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桂林市文明卫生村建设比往年进展快,普遍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共有439个达标通过验收,超额完成39个,其中,恭城瑶族自治县超额建设20个。

    农民对身边的变化感受相当深,一位农民说,以前村里是泥巴路,每逢下雨天很容易摔跤,每次到家门口都要在石头上磕掉鞋子上的泥巴,现在路面真是太好了,一年下来,鞋子都比以往少费几双。

    正是实实在在的变化,激起了农民的热情,在农村大地掀起了美化家园热潮。

    1.55万座农村厕所“整形美容”

    去年,桂北大地有1.55万座农村厕所变了模样。

    这1.55万座卫生厕所是中央农村改厕项目,是2010年桂林市政府工作目标之一,分布在全市11个县的83个乡镇313个村委569个自然村(屯)。中央和自治区为改厕项目安排了961万元,平均每座厕所安排经费620元,市本级安排了30万元经费,有9个县将之纳入为民办实事范围或政府督察范围。为了让广大农村人员掌握技术,桂林市爱卫办进行了项目改厕技术培训,并统一制作了一批三格式改厕模型,下发至各项目改厕乡镇、村屯。全市共开展市、县、村级培训144期,14000人学到了技术。

    如今,这1.55万座卫生厕所已通过中央、自治区爱卫办的验收,质量全部合格,有40%达到了优秀。

    从祖祖辈辈上茅厕,到在家里干净亮堂的卫生间里如厕洗浴;从村里鸡鸭牛粪遍地、污水横流到村容干净整洁,文明卫生村建设和改厕工作,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农民的文明卫生意识。桂林市爱卫办有关负责人感触很深地说,文明卫生村建设是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民心工程,是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是我市巩固国家卫生城成果工作的有力延伸。(李杰斌)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