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整体工作思路,着力培养文化型、技术型、经营型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创新手段,开辟农民教育新途径,培养文化型农民。全县11个乡镇都建成了藏书2000册以上的图书室,7个乡镇建有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的宣传文化站,46个村(社区)有图书室、208个屯有文化活动室。同时,组织文化部门开展“2131”电影下乡,每年送戏下乡50场以上、送书下乡6000册以上等系列文化活动。县里常年派工作组进村入户,在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送子女入学,使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6%,为培养文化型农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养科技型农民。全县设有县级农业技术推广学校1所、乡镇农民技术培训教学班11个,146个社区、村民委建有农民科技培训中心。乡乡设有种养科技示范项目,村村建立种养科技样板点。由县、乡镇、村共186名技术骨干组成农村科技轻骑队,深入农村上课,到田间地头给农民传授技术。每月还编印出版《科技致富之窗》,分发到行政村培训中心及100个培训重点联系户。
适应新农村需要,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营型农民。以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农业互联网和农科示范基地为阵地,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实践。目前该县获得“农民技术员证书”和“绿色证书”的农民技术员有7000多名,2万多名农民掌握了各种经营技能。小长安镇立新村100多名青年骨干自发组成“糖蔗种植联合体”,带动全村种植糖蔗2000多亩、水果500多亩。他们通过联合经营的办法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后,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谢盛钜 覃代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