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环境美 收入高 身体棒 心情好

田阳城乡群众生活品位不断提升


2011/5/12 15:25:05   来源:右江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时下,田阳县南、北部山区乡(镇)沿路两边蔗海茫茫,右江河谷沿线乡(镇)丘陵上连片的芒果林颇为壮观;田野里绿油油的蔬菜望不到头;市场上,圣女果、四季豆等蔬菜交易一派繁忙……农业生产处处呈现出喜人景象,农民个个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据统计,该县有36个村的农民去年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其中,田州镇兴城村率先突破1万元,远超全国及广西平均水平。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全村都建起了新房,我们家家户户都添置了新的家具,村里还建起了篮球场、娱乐室,村民的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好啊!感谢党的好政策!”近日,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党支部书记罗朝阳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乐呵呵地说。

  “十一五”期间,田阳县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群众生活条件逐年改善,社会各项事业积极稳步推进。五年来民生领域累计投入13.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8%,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50个,切实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居住环境美。“十一五”期间,该县共开工建设城建项目572个,累计完成投资28.45亿元,敢壮大道一期工程、火车站大道等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全面拉开了县城发展的新框架,县城区面积由2005年的6.63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的8.7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5.2万人增加到8.5万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建成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实施县城防洪设施、百育镇供水改扩建和水厂百东河分厂等供排水工程,使城镇配套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及县城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硬化工程,使城镇品位得到不断提升,群众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实施百育那生、那满内江等44个新农村试点建设,并通过试点村的示范作用,有效改变全县农村面貌。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群众收入高。该县积极引导群众巩固粮食、秋冬菜、甘蔗、芒果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深入实施芒果低产改造,全面推进甘蔗品种改良,大力发展亚热带特色农业产业。目前已经建设兴城村3000亩蔬菜标准园、龙河4200亩蔬菜标准园。通过创建蔬菜标准园,加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科技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辐射和带动全县蔬菜生产上规模、上档次。农民仅通过种植蔬菜就实现了万元田,如今,田阳蔬菜已成为一个品牌,远销全国各大城市,蔬菜产业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据兴城村种菜大户黄子刚介绍,全村仅番茄一项收入达4725万元,成为“我国西南番茄第一村”。同时,该县鼓励群众大力发展水产畜牧养殖业,2010年县财政安排100万元,通过“以羊贷羊、滚动发展”循环模式,扶持农户发展山羊圈养。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工程,引进焦作宏丰畜禽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发展畜牧养殖,全县养殖业产值突破6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3.5亿元,比2005年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45元,年均增长12.35%。

  ——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群众身体好。“十一五”期间,田阳县相继建成了一批乡镇宣传文化站,配备了相应的设备,投入50多万元实施全民健身“五个一工程”,同时在各村屯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乡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室、文化娱乐小广场、篮球场、舞台等,使之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为群众提高全方位的文化服务,引领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潮流。每年举办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做大做优歌圩文化,为丰富和传播群众性文化体育搭建舞台。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扶持农村业余文艺队发展,投入200多万元,为农村业余文艺队配送了一批功放器、音箱、话筒等文艺器材。目前全县共有业余文艺团队112支,农民演员达3000多人。在去年12月份举办的“欢乐农村,魅力田阳”新农村文艺汇演中,共有来自各乡(镇)、各社区的60个业余文艺队参加,演员人数达1200多人,展演了145个反映农村生活的精彩节目,吸引了县城上万名市民前来观看。文艺汇演提高了农村文化生活水平,也丰富了广大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群众心情棒。“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稳步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89万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988元增加到2010年的2151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率先在全市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1.5%,累计发放城镇低保金21万人次2428万元、农村低保金135万人次4855万元。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28.974万人,参合率96%。实施安居工程建设,建成廉租房1130套、经济适用房224套,改造农村危房1000户。教育“两基”攻坚目标提前实现,学校常规管理率先在全市通过评估验收。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完成县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49个农村体育健身场所项目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卫星直播工程,完成村村通卫星直播工程906个点受益用户达2.7万户。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荣获“全区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全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崔蝎朝)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