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中越边境线上一个瑶族村的变迁


2004/10/3 10:20:33
【字体:  】【颜色: 绿 】 

10个瑶族男女青年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伴随着悠扬的“瑶家乐”歌曲,敲起长腰鼓,舞起红腰带,载歌载舞欢度国庆55周年。这是10月2日记者在广西防城港中越边境采访时遇到的一幕。

    这群载歌载舞的瑶族同胞所在的村叫高林村,位于防城港防城区那垌乡。与越南只隔一条浅溪的高林村聚居着大板瑶、细板瑶和花头瑶等瑶族村民166户、848人。

    站在新修的边境柏油公路上,记者看到,公路旁边的山坡上36幢整齐划一的双层复式结构新房倚山而建,欧式红屋顶、皎黄的墙壁和葱青的树林构成了一幅颜色分明的“油画”。

    村委会主任邓永光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们还散居在崇山峻岭中,大多住在茅草屋里,平时购置生产、生活用品和出售农副产品全靠肩挑背扛,是中越边境线上最贫困的民族村之一。

    高林瑶族村的变化始于3年前当地政府开展的以边境建设大会战为主体的“兴边富民”活动。江德广是防城港市政府派驻高林村的“兴边富民”工作队队长,他已在高林村驻点两年多。

    据江德广介绍,从2002年开始,在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防城港市政府按照“一年一个变,二年初见规模,三年明显变化”的目标,开展边境建设大会战,在边境一线4个乡镇、17个村开展“兴边富民”活动,市、区、乡派出帮扶干部驻到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带领当地群众摆脱贫困。

    邓永光告诉记者:“两年半以来,政府为我们修通了3条村级公路、一座漫水桥、两个饮水工程,拉通了电网,办起了村医疗室,新建了学校,请农业专家指导我们,帮助我们办起了养鱼、羊、鹅等集体经济项目。”

    村民邓永剑说:“去年春节时住上了政府统一规划的新房,原来住的是土砖房。建新房政府补贴了4万多,我们自己掏了1万多元。”

    “今年种了四、五百株八角树和两千多株玉桂,一年收入1000多元,最近又开了一个小卖部。路也通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邓永剑指着门口两年前通车的沿边公路对记者说。

    高林瑶族村的变迁只是广西千里中越边境线上众多贫困山村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缩影。高林村村前的那条千里边境公路不仅成为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经济线和一条旅游线。据介绍,“兴边富民”活动开展以来,广西中越边境线上仅防城港市25个贫困村一共新购买各种客车、卡车、面包车、农用车115辆、摩托车970辆,购买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1110件,新安装电话和移动通讯设备1394部。(完)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