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进城学车忙、农民进城开饭馆、农民喜事城里办、子女入学要“陪读”等新现象、新风尚在仫佬山乡悄然兴起,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农民进城学车忙
近日,笔者在县城驾校里看到,来自东门镇古耀村农民邓维标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一边顾及家里的早稻田间管理,一边要到县城驾校来参加汽车培训学习。像他这样进城忙于学习汽车驾驶的农民,目前在该县还有很多。据当日的李教练介绍,每年在本县和外地学习汽车驾驶的农民不少于三、五百人。近年来,仅在罗城驾校参加学习汽车驾驶的农民就达到1200多名。在去年招收435名学员中,农民学员就有204名。今年第一季度招收200名学员中,农村学员就占了一大半。农民时兴学车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日后自己有钱买车搞运输,增加家庭收入;另一方面,自已有了一技之长,不愁无饭吃,可以代人开车或谋求一份好工作。
农民进城开饭馆
朝阳路是罗城的主街道,有着“十里长街”的壮观,在仫佬山乡号称“吃喝一条街”。这条街每天爆竹声声,前来宴办酒席和吃饭的客人比较多。可是谁知道,在这里开饭店、开酒楼,当老板的多是乡下农民。他们依靠自己独特的手技,利用乡下特有的货源进行加工,精制而成各种具有风味独特的菜谱,深受顾客青睐。怀群镇白切狗肉馆的廖老板,在当地小有名气,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但到县城开店,而且在金城江也开有分店,由于手技好,顾客回头率高,生意比较红火。除此之外,小长安的河鱼馆、白切鸡、鹅肉城等餐馆也颇受消费者喜爱。
农民喜事城里办
在仫佬山乡,操办喜事已趋于大众化,农民喜欢进城承包宴席,答谢亲朋好友,这样既省时又不麻烦,跟城里人一样在隆重而又典雅的婚礼中寻找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四把镇的梁某与女朋友恋爱了两年,今年“五一”黄金周,这对恋人专程从广东打工的厂里回来完婚。经双方父母同意,在城里办了40桌宴席,请上亲朋好友高高兴兴地喝了一天,还出资租了两部大班车作为迎送,场面好不热闹。
子女入学要“陪读”
如今,走进仫佬山乡的大小村庄,极少看到青壮年人在家务农,尽是老人和小孩的多,可每年涌入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民工上万人。由于外界先进的思想和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时刻冲击着他们的大脑。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特长,难以立足之地。仅凭着劳力挣钱的现状让打工者们饱尝生活之苦。“我宁愿多花点钱,也要让自已的小孩到县城去接受先进的思想教育,为他们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黄金镇友洞村的欧某两夫妇在外打工多年,在县城购买了一套房子,专供其家里几个兄弟的小孩子居住读书,把年迈的老母亲接来“陪读”,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像欧某这样,在县城买房、租房供子女读书的,目前在罗城还有很多,在东门镇的一小、二小、三小、保育院、小红帽等学校和幼儿园里就有好多类似这样的情况。(吴耀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