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柳州晚报报道,一名年仅21岁的民工从高处掉下来,工友没有进行任何固定,就将他抬上大卡车,一路颠簸送到医院,结果脊椎完全损伤,最终导致高位截瘫,这名年轻人从此彻底失去了生活和工作能力……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重复发生,16日,柳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及柳州市急救协会人员走进了柳州市人民医院文昌路新址工地,开始了全市建筑工地民工急救知识培训的第一站。
据柳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统计,近年来,柳州市各类急救事件中,外地务工人员的伤亡人数达到了60%以上。 其中,柳州市每年300多名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中,有50多人因抢救无效死亡,而70%的死亡者是外来务工的民工。
柳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主任李伟强介绍,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他们大多从事高危、技术要求不高、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因此,农民工在工作中意外受伤的几率较高。但是,令人扼腕的是,当受伤民工被工友送到医院时,医生常常发现,由于工友缺乏科学的急救知识,对受伤者采取了生拖、硬拉等不正确的抢救方式,导致原本伤势较轻的伤员,伤情反而加重了。
据统计,目前柳州市流动人口约44万,平均9个人中就有1人是流动人口,其中民工占了较大比例。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工伤事故80%发生在民工身上,而受伤的民工大多正值青壮年,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