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桥工地热火朝天

新桥效果图
新桥重建工程自旧桥顺利爆破拆除开工建设一年来,现仍在进行最后一根桩基础和上部箱梁施工。这个投资概算达到6700多万元的市政重点工程,颇受广大市民关注。近日来,一些市民拨打本报的热线电话,对新桥重建工程的投资概算和工期提出了一些疑问。为此,记者日前走访了新桥重建工程指挥部。
一
位于小东江之上的新桥,又名栖霞桥,至今已有61年的历史。其间历经两次大改造和一次重建,由于破损严重,狭窄堵塞,拆除重建势在必行。挥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新桥重建工程是项目的总称,实际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除了新建桥梁外,还包括桥两端的引道建设、河堤护岸建设、夜景灯光装饰等。该工程由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组织实施,市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担当业主。
这位负责人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然后逐项予以说明:项目总投资概算经市计委审查批复为6700多万元,其中桥梁1574万元;桥梁两端的引道,合计长471米、宽40米,机动车双向4车道,概算1306万元;征地拆迁概算2656万元;其他勘探、测量、设计、检测、监理等概算701万元、预备费320万元。由此可见,在整个工程高达6700万元的总概算中,实际桥梁本身的投资,包括后来增补的项目费用,真正用于桥梁主体工程建设的资金不过1800万元,仅占总投资的四分之一。 为尽可能节省投资,市政局的领导煞费苦心。新桥重建工程原规划设计的道路线形,东侧路边缘与七星村委会办公点平齐,阻碍行人出行,西侧要将桥头西南侧的房屋建筑全部拆除。在进行初步设计时,考虑到该方案拆迁面积大、费用高,为节省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市政局领导带领和组织设计人员对道路线形进行实地勘察和多次的设计方案比选,最终确定了将新桥西侧控制转点向西北侧偏移的方案。该方案经有关部门和专家会议评审通过,定为实施方案。由于减少了房屋拆迁面积,实施方案较原方案节约征地拆迁费用约813万元。
二
除了严格控制项目概算、节约资金外,加快推进项目进展也是市政局领导重点考虑的问题。新桥在城市交通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老百姓出行方便和居住环境。市政局从机关和城建开发总公司抽调经验丰富、能打硬仗的精兵强将,力争将此桥早日建成,给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然而,事情并非像人们预料的那样一帆风顺。新桥建设遇到了一些少有的困难,其难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二是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大。由于新桥地处市城区和原郊区结合部,虽然地段不长,但原桥附近的大量房屋,既有国营单位和集体公房,也有城镇居民和农民的私房,还有商铺门面,这次重建新桥需征用土地21.5亩,拆迁房屋9500多平方米,涉及到7家单位的公房、14户城镇居民私房、15户农民私房。在这黄金地段,要征用如此大面积的土地、拆迁这么多的房屋,谈何容易!
在工程建设遇到重重阻力时,是市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市民的理解帮助,使建设者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到目前为止,新桥已办理征用手续18.5亩,房屋拆迁已安置13户,并完成了集体土地农房拆迁安置回建地规划定点等前期工作。
三
新桥重建工程的施工、监理、设计任务,都经过公开招投标,分别由中国建筑工程第八工程局、长沙铁道学院建设监理公司、市市政综合设计院担任。桥型设计方案,经有关专家“评头品足”、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予以确定。
凝聚了专家智慧和群众意见的美好蓝图,要将它变成现实,尤其是在桂林这个喀斯特地貌、岩溶特别发育的特殊地质条件下建造桥梁,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桥重建工程的施工难度,仅看西岸桥台A05号基础钻孔桩的地质情况和施工过程可见一斑。
新桥桥梁西岸桥台和两个桥墩均采用灌注桩基础,全桥设计24根桩,总长度达600米。该地地质情况复杂,溶洞多,岩面倾斜大。在设计阶段,东南侧桥台就因为地质钻探在40米左右仍未找到完整的基岩而更改基础设计。施工期间,桥基钻孔、漏浆、塌孔更是频繁发生。据统计,从2003年10月初钻孔施工以来,遇到塌孔、卡钻、漏浆等障碍的桩多达10条,为处理障碍,共抛填水泥145.55吨、黄土799立方米、片石517.18立方米。A05号桩位于小东江西岸桥台中部,直径为1米,深45.8米。由于该桩处于陡壁、溶洞、不良土壤等极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其钻孔施工遇到的困难最大、最多,是我市桥梁建设史中少见的硬骨头,对整个工程的进度影响也最大。
2003年10月上旬,A05号桩开始第一次钻孔。同年12月10日成孔,钻至孔深44.4米。当孔深分别达到25.8米、27.68米、34.76米、39.98米、41.3米时,先后发生了5次漏浆、两次卡锤等障碍。第5次漏浆最为严重,浆面突然下降达15米,泥浆完全变成了清水,说明该孔已与周围溶洞连通。指挥部及时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们进行专题会诊,对几个主要“症结”开出了“处方”:一是对卵石层和含粉土卵石层等易塌地层,选择钢护筒深层跟进的办法,即钢护筒长度要能穿过两种地层才能防止塌孔现象;二是对于半边岩、倾斜岩,采取抛填片石和灌混凝土的办法,将溶洞填满,防止冲锤跑偏;三是对于溶洞的处理,由于A05号桩成孔地层中要穿过两层溶洞、击穿一层 3.2米厚的岩石,且溶洞中积沉了大量卵石和流沙,采取双层护筒甚至3层护筒跟进的办法。施工单位尽管采取抛填片石、人工造壁等措施,但仍然因孔斜偏大,全孔报废。
在桥梁建设方面颇有经验的组织者和建设者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但是,指挥部和建设者们没有在困难和难题面前低头。首先,从设计角度考虑,指挥部针对A05号桩陡壁地质和施工实际难度组织各路专家反复研讨,方案比选后,决定改变策略,变更设计,在原桩西侧各设一根补桩和横梁,共同承担受力,取代原设计基础桩。为此,市市政综合设计院紧急加班变更设计,并补充地质钻探,再经同济大学设计院设计复核通过后进行了实施。其次,从施工角度考虑,用实力更强、经验更丰富的施工单位施工以攻克施工难关,邀请曾经在漓江上建造了解放桥、虞山桥、净瓶山桥等几座大桥的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前往助战。
5月上旬,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的增援队伍进场,经过重新进行地质钻探和变更设计后,他们在新的位置钻孔施工。为应对塌孔、漏浆等障碍,他们采取钢护筒与钻孔紧紧跟进的 方法。由于地质条件过于复杂,再加上先后4次遭到洪水影响,施工前期工程进展并不理想。然而,指挥部和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的建设者们毫不气馁,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案,更换了机械,继续啃这块“硬骨头”。
至8月底,经验丰富、勇于挑战的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的建设者们终于完成了第一根长23米的补桩的成孔和混凝土灌注,攻关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阶段性成果,第二根长40米的补桩的钻孔施工也正在“决战”之中。
尽管新桥施工困难重重,但并没有阻止指挥部和建设者们前进的步伐,为了把因困难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施工单位在加紧突击第二根补充钻孔桩基施工的同时,利用渡汛支架科学安排,努力抓紧箱梁施工,先进行南半幅梁体施工,再进行北半幅梁体施工,然后桥面再合二为一成为整体。目前,主桥施工已完成总任务的70%;引道工程施工图纸设计已通过评审,公开招标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计划10月初完成招标工作,并正式开工。
[相关链接] 新桥的昨天和明天
新桥又名栖霞桥,始建于1943年冬,为石墩木面桥,1957年、1963年曾进行两次较大的改造,1974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原桥长60米、宽10米,5墩2台,桥面沥青铺筑,设计荷载汽车10吨。新桥的东面是七星公园,下游400米处是历史悠久的花桥,蜿蜒清澈的小东江从桥下流过,地理、交通位置都比较重要。
重建后的新桥长74米、宽35米,设计荷载等级为70吨。桥两侧的引道长471米、宽40米,机动车双向4车道。该桥重建后,在满足道路交通和小东江行洪需要的同时,还将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新桥,将成为与七星公园、小东江、花桥、栖霞寺等周边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