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桂林街头公园增加 出门400米可进绿地


2011/12/5 8:58:10   来源:桂林晚报
【字体:  】【颜色: 绿 】 
    未来的桂林会建成什么样?让我们从新一轮的《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找出答案。尽管还是草案,但其中的规划内容,却无处不凸显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大量绿地公园的兴建,慢行交通系统的引入,一个个亮点令人期待。正如市规划局的工作人员所说,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是以公众利益为主要前提。

  中心城区将形成“两带双核八组团”

  在当前老城区发展空间受限的情况下,新的城市总规对城市框架的延展与科学合理布局做出了具体规划。未来,我市的中心城区将形成“两带双核八组团”的的城市空间结构,展现“城乡交融、城景互衬、山水层叠、网络交织”的山水城市格局。

  所谓“两带”,是指南北向的沿漓江城市生活旅游发展带和东西向的城市新兴综合服务发展带。“双核”为老城中心区和临桂新区。“八组团”为老城中心组团、瓦窑-大风山组团、叠彩-八里街组团、临桂新区组团、四塘组团、雁山组团、七星组团和铁山组团。

  其中,沿漓江发展带将坚持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中所确定的“两江四湖三楔”的城市与山水环境的关系,严格控制与保护“两江三楔”所涉及的开敞空间与视觉走廊。临桂新区的开发建设将结合山水环境,以紧凑发展模式为主。

  按照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未来我市居住区与工业区将得到明显划分。老城区和景区内的工业用地将逐步实施搬迁和置换,企业逐步向西部工业园区集中。通过对铁山工业园的整合,将采用“一区多园”的模式,形成小铁山园、英才园、信息产业园、医药城、穿山工业园五个园区。居住区内,各组团都会有相应配套的商业中心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医院和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系统。

  构建“三水、三山”区域生态网络结构

  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将更注重生态与人文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突出展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的特色。构建“三水、三山”区域生态网络结构,不仅可以营造优良的城市环境,还能增强城市的可居性和可游性。

  据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三水、三山”指的是漓江水系、洛清江水系和东西联系两流域的会仙湿地水网,以及东部水网-峰林峰丛保育区、老城组团与临桂组团之间的中部岩溶发育区和西部凤凰山区。通过保护和开发,这一区域生态网络结构将与中心城区原有景观相结合,以展现出桂林独有的景观风貌特征。

  与此同时,结合旧区环境改善、生活用地开发和城市道路建设,我市街头公园绿地的分布与数量也将得到增加。根据草案内容,这些公园绿地将同时兼有为市民和游客服务的功能,并且保证城市居民出户400米内就能进入。

    慢行交通系统将引入

  随着高速公路、铁路、民航的飞速发展,快速、便捷的出行环境已越来越得到市民的肯定。然而,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记者却发现其中引入了一个“慢行交通系统”,这个新玩意究竟是什么呢?

  原来,所谓的慢行交通系统是专门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游览、锻炼、休闲、购物和短距离出行提供的交通系统。市规划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慢行交通系统主要由自行车和步行系统组成,结合城市绿地、绿道、滨水地带、城市广场、商业区等开敞空间与公共空间安排线路。

  “桂林本来就是一个休闲型的城市,处处是景,慢行交通系统不仅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更需要合理规划,并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该工作人员表示,慢行交通系统的引入,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全新的旅游项目。

  12处老建筑将被保护

  桂林不仅拥有甲天下的山水,人文历史底蕴也十分丰厚。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又有12处老建筑被列为了保护单位。它们分别为李秀文故居、黄旭初旧居、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桂林保卫战指挥部旧址、民国桂林市政府旧址、正阳路东巷古民居、奎光楼、粤东会馆水榭遗址、叠彩路8号机关大院、鹦鹉山碉堡、叠彩山碉堡和铁封山碉堡。

  “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是我们此次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点。我们在中心城区划定需要保护和控制的三个重要分区为历史城区、漓江名城景区和名城保护控制区。在今后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控制区内的建筑高度将受到限制,不符合要求的建筑物,将逐步进行整治、改造或拆除,以减少对历史景观风貌的影响和破坏。”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正阳路东巷-靖江王府-八角塘地区和榕湖北路-古南门地区两个历史地段已规划为历史文化街区。(张鲲)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