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巴马瑶族自治县采取政策驱动、“龙头”带动、人才促动、科技推动、城乡互动的“五动”机制,力促农村实现产业大发展、农民快增收、乡村树新风的发展目标。
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巴马县不断完善各项支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目前,全县香猪存栏30万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0.5万亩,超过总耕地面积的40%。同时,该县坚持用工业理念规划农业,千方百计扩大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促使农业布局快速实现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从而使农产品不断增值。近年来,围绕甘蔗、茶油、香猪等农业主导产业,该县先后建成了绿野食品有限公司、广西建邦山茶油厂等10多家“农”字号企业,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产品达30余种,安排农村劳动力5000多人,带动了近万户群众发展种植业和饲养业。
今年初,巴马县启动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计划在5年内培养1000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2000名种养能手、3000名能工巧匠、4000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确保为每个农户提供1项实用技术、找到1条致富门路。目前,全县培养种养大户100余户,培养专业从事农产品销售、经营的能人近300名。该县还把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来抓,实施培养100个科技示范户、引进100个新品种或新技术的“双百工程”。去年至今,全县共举办培训班120期,培训农民1.2万人次。
为统筹建设城乡道路网络和信息网络,着力构筑城镇与农村的连接通道。近年来,巴马县累计投资近2亿元,改建城区道路,延伸寿乡大道。在全县107个行政村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国债资金沼气池建设项目等,在住户超过20户的自然村启动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工程,目前,全县已有70%以上农户用上沼气,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
此外,该县还采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干群关系融洽和谐、邻里友好和睦、社会安定有序、民风健康文明”的目标,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近年来,全县累计投资120余万元,先后建成高标准乡镇宣传文化中心10个。各宣传文化中心的现代农民学校、文化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建成后,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学习科学技术提供了保证。(黄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