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都安新貌新风建设造就美丽新家园


2012/12/6 8:50:35   来源:河池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今年以来,都安瑶族自治县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城乡新貌新风工程”的统一部署,锁定“新区、新城、新村、新貌”目标,围绕“特色立村、产业富村、环境美村、文化活村”思路,以水南二级路都安段沿线村屯和特色名村建设为重点,采取“抓点带面、连点成片”的模式,强力推进新貌新风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00万元,建成风貌示范村20个,库区特色新集镇2个,产业特色新村10个,全面完成1500户13.2万平方米民居房屋立面改造任务,受益人口近10万人。

  今年以来,该县采取“一突出、三结合、五强化”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实施新貌新风工程建设,着力打造美丽新家园。

  “一突出”,即突出特色立村。根据实施风貌改造各村屯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生活习俗和不同的审美取向,提出“一屯一景观”的风貌改造思路和“一村一特色”的发展定位,极大提高了群众对新貌新风建设成果的认同度和幸福感。以体现瑶族风情特点打造大兴乡九香移民新村,以生态宜居的定位打造高岭镇下巴屯,都取得了喜人成果。

  三结合”:一是新貌新风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立足产业富村,培育和壮大藤编、糖料蔗、瑶药、核桃、山葡萄、山羊等产业,帮助群众增加收入,新貌新风建设逐步从“政府帮建”转向“群众要建”。地苏乡大定村通过发展藤编产业,2012年实现人均增收2600多元,群众参与新貌新风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二是新貌新风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立足生态美村,发动和组织群众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兴花康瑶族新村等一批特色村屯,屋前花园,屋后果园,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三是城乡风貌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立足文化活村,依托农村文艺汇演等载体,引导和支持成立大旺村乡俗园农民艺术团等一批扎根农村、了解农民、具有乡土气息的农村文艺团体,推动文化活动进村屯、进社区,使村风更文明、民风更淳朴。

  “五强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确保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有力保证了新貌新风建设的顺利实施。二是强化资金管理,资金投入到位。该县主要领导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汇报,争取资金支持,通过群众自己筹一点、上级部门帮一点、县级财政补一点的办法,1100万元建设资金全部落实到位。三是强化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城乡新貌新风工程惠民的事实,形成关心、支持、参与风貌改造工作的良好氛围。四是强化质量监管,打造精品工程。重点对预制构件、钢筋、涂料等原材料进行整治,有力保证风貌改造工程质量。五是强化城乡管理,塑造良好形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持续发展理念,重点开展打击“两违”和治理“三乱”活动,累计拆除非法占地建房153间,恢复土地面积10740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临时棚户、板房等26间。

  “一突出、三结合、五强化”的工作措施,有效推进了该县新貌新风工程的建设,并取得阶段性实绩,受到广泛好评。为此,全市城乡新貌新风工程工作现场推进会12月1日在都安召开。

  据悉,2012年,该县在全力推进二级公路沿线20个村屯的新貌新风建设的同时,还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河东、河西、安东三个新区和政法一条街的规划,为都安县城城区“北展南拓、跨江东扩”谋定了方略、夯实了基础。新区、新城、新村、新貌、新风,正逐渐成为瑶山最美丽的风景线,共同造就都安人民的美丽家园。(周为民 罗闯)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