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环卫处小广告清理小组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之所以说年轻,一是因为该队伍成员大部分在20—40多岁之间,以青壮年为主;二是队伍成立于2009年9月,至今已有4年多时间,成员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如今的30人,就是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肩负起整个玉林城区主要街道的小广告清理工作。
除“癣”队清晨出击
每天上午7时,天没亮多久,小广告清理小组的各组成员从四面八方赶到位于镇忠垃圾中转站所在的办公室集合,来不及寒暄几句,大伙带上水桶、石灰膏、刷子等工具,骑上电动车奔向各自负责区域,开始新一天的除“癣”工作。
目前,小广告清理小组包括5个电车组和2个机动车组,他们分工明确,负责城区的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的除“癣”工作。身为组长的“90”后小卢就是电车组成员之一,专门负责城中区域的小广告清理工作,她的组员一共有四人,她们的交通工具就是各人骑着自己的一辆小电动车,各自车上都分别放有石灰膏、除字灵、小铲子等“装备”。每天上午七时,小卢就会带领她的组员来到她们负责的路段进行清理,没到一个路段她都会带领自己的组员认真巡查,看到电线杆、墙壁上、公交站牌前有小广告的,她都会第一时间下车进行清理,其他的组员也会朝前往上清理。在工作过程中,她们每经过一根灯杆,发现有小广告的,就会拿着小铲子清理,如果遇到难清理的粘附得比较紧的,她们会用水沾湿,然后继续清理,这样比较容易。如果这样也不行的话,小卢会记下具体位置,然后通知机动车组的人员利用高压喷枪来处理。对于写在灯杆上的“办证”之类的黑广告,小卢转身,从车上拿出一瓶除字灵,朝一串电话号码轻轻一喷,这些数字就像变戏法般“消失”了。虽说小卢是“90”后,但她工作起来一点不马虎,而且工作认真负责,跟队友也相处得很融洽。根本没有觉得干这行会很没面子,她反而觉得每天这样工作很充实,而且看到街面的干净整洁也有她们的一份微薄之力时,她们会很自豪。小卢还悄悄的有点不好意思说道:“你们不知道,像平时不上班的时候,我在街上,如果看到有小广告的,都会上前去把它们撕掉呢,周围人就会用怪怪的眼神看着我!”就是有了这样一群可爱的清理队员们,我们的玉城才如此美丽。她们每天就是这样反复巡查,反复清理。
小广告反弹 加班成了家常便饭
在小广告机动车组里,邹师傅就是主要负责城西、城北等区域的主干道巡查。一旦发现路边的灯杆、墙体等张贴有小广告,他们就得走下车,并手持高压喷枪进行喷射。据邹师傅介绍,虽说可以乘坐机动车,可他们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要对自己负责区域的20多条主干道的小广告进行巡查、监督、清理等工作。有的主干道,虽说电车组已经清理过了,但一些小广告张贴者跟除“癣”人员打游击,往往工作人员前脚刚走,他们就返回头张贴。在这种情况下,机动车组巡查发现后,就得再清理一次,让他们头疼的是,一些胶质小广告张贴在2米多高的墙上,喷枪无法喷除掉,而工作人员站在地上喷不着,得爬上驾驶室车顶,并
用手撕掉。有时,如果稍微晚点出来,街上人多起来,小纸屑“飞”到过路市民的身上,就会遭到一些市民的无端谩骂。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们在除“癣”时,来到一辆宝马车旁,车主怕他们弄脏豪车,连忙将他们赶走。又或者“每逢遇到下雨天,他们的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他们只得停下手上的话上的活,迅速跑回车上躲雨,等雨停后,再继续工作。”邹师傅说到。
来自北流六麻的梁秀珍,于2010年开始从事除“癣”工作。这一年多来,经过几百天的日晒雨淋,她的皮肤变得黝黑,可繁琐的工作并不让她觉得辛苦,经常的加班加点却让她觉得愧对自己9岁的儿子。原来,每逢玉博会、药博会等各种盛会、大型活动来临前,他们的工作量比平时多了2倍,为了尽量将无处不在的城市“牛皮癣”清理干净,往往到了下班时间他们仍需加班,肚子饿了在外面卖点东西吃“填肚子”,而在玉林城区读书的孩子则在出租屋里等她回去做饭。
曾被误认为小广告张贴者
市环卫处小广告清理小组成立于2009年9月,当时只有4个成员,由于当时人员少,设备不够完善,也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规模,除“癣”人员全凭手工除“癣”。他们每天骑电动车,带着铲子、刷子、石灰膏、除字灵等工具,对玉林城区的所有主干道进行巡查,发现小广告就进行清理。大家工作热情极高,看见灯杆、墙体贴有纸类小广告,立即上前撕掉,不能完全撕掉则拿铲子反复铲,看见办证、贷款、枪支等给类黑广告,他们用刷子刷石灰膏覆盖掉,工作效率低。
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他们都是在清晨时间出来除“癣”。有时来到街上,天还没亮,就开始工作了。他们是看见哪里有广告纸就上去清理,有时他们发现店铺的门口贴有广告纸,就会拿着工具上前清理,这时常常会让刚开门的店主误以为他们是准备来张贴小广告的,经常会遭到店主们的臭骂,经过再三解释才让店主消除误解。
就是这样一只朝气蓬勃的除“癣”队伍,经过了时间的历练,现在已慢慢成熟起来,在环卫工作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玉城的干净整洁面貌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玉林环卫管理处 苏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