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县钟山镇升平村的杨加荣老人今年73岁,无右手,属于肢残者。妻子董四妹,从小患小儿麻痹,双脚无法站立。夫妇俩有两个小孩,一家四口挤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泥坯房里,一遇刮风下雨,屋子四处漏水,摇摇欲坠。就这样,杨加荣度过了20多年光阴。
情况在去年发生了转机。去年5月,贺州市委书记李达球走进了杨加荣的家,送给他500元建房款。当地党委政府迅速行动,为杨加荣建房筹钱筹物,投工投劳。很快,杨加荣家的新房子就建起来了。然而,如何解决像杨加荣这样的145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住房问题?如何建立健全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的长效机制?市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
贺州市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全市还有2万多残疾人的生活非常贫苦,住房问题尤其突出。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用两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使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住房达到当地一般农户基本住房标准。
在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中,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市、县(区)、乡镇三级联动,并采取“五个一点”的资金筹措方式,即通过“争取上级部门补助一点,地方财政解决一点,部门包村帮扶解决一点,向社会募捐一点,群众投工投料解决一点”的办法来筹措资金,市、县(区)都将危改资金纳入了当年财政预算并按工程的进展拨款,市政府还落实了市直、中直和区直单位挂点帮扶残疾人的危房改造工程制度。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有力地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开展,社会捐助和群众投工投料在危改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是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的第一年,全市危改房的建筑总面积达41810.5平方米,共投入资金880.38万元,完成了9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的任务,共为2808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及家属解决了住房难的问题,同时有84户残疾人利用新房开办了小商店、理发店等实现就业,有6名残疾人住上新房的同时还娶了新娘成了家。
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有296户危改房已经动工建房,其中92户已经竣工。
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农村贫困残疾人将全部住上新房,贺州市着力打造的这一“民心工程”将更加深入民心,惠泽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