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平乐县积极探索清洁乡村新模式


2013/8/26 10:21:33   来源:桂林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近日,平乐县张家镇燕水村委主任李会常与几个村民共同设计制造的垃圾焚烧炉投入使用,日处理垃圾量可达2吨多,适合4000-5000人口的村使用。李会常介绍说:我们的垃圾焚烧炉点火方便,焚烧垃圾过程中无需配合使用柴油助燃,很适合在农村推广。

    垃圾处理问题是当前平乐县乡党委、政府着力解决的重点。由于目前该县还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站,缺少垃圾填埋场,财政经费又相当紧缺,为解决垃圾的处理难、清运难、填埋难的问题,该县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建立三个机制,破解三个难题”,走出了一条适合城乡垃圾管理的新路子。

    首先是建立市场化机制,破解垃圾处理难题。该县二塘镇、源头镇率先建立城乡垃圾处理市场化机制。两个镇都成立了保洁服务部,镇政府与服务部签订环境卫生保洁承包协议书,服务部承担起全镇集镇内所有的大街小巷、市场、汽车站、机关单位等公共场所及辖区国、省道沿线路段的保洁以及村屯垃圾的收集、转运任务,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全天候保洁。镇政府主要承担管理职能,随时对承包方的保洁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承包经费、年度奖励、补助资金的拨付直接挂钩。通过“政府管企业,企业管员工,员工管清洁;员工对企业负责,企业对政府负责,政府对人民负责”的有效管理机制,实现了“政府抓服务,企业有发展,百姓得实惠”的目标。

    其次是建立分类化机制,破解垃圾清运难题。为保持水源清洁、减少填埋压力,该县在广大农村推广“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变废为宝”的垃圾分类化处理方法。即把垃圾分成三类:一是把瓜果皮、草木等可腐烂降解的垃圾分拣出来,运送到田间地头就地沤肥。二是把纸板、书报等可回收物分拣出来,作为废品变卖处理;三是对剩余极少量的塑料袋、废旧电池等不能降解的有害物品,装袋后统一转运处理。通过宣传指导,目前广大农户都能够按照要求对日常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与此同时,建立焚烧炉机制,破解垃圾填埋难题。如张家镇提出“化整为零”的垃圾处理模式,在燕水自然村建焚烧炉取得成功后,在全镇范围内共设计修建了两类垃圾焚烧炉10余个:一类适合小村屯,造价800元左右,日处理垃圾0.5吨;一类适合大村屯,造价4000元左右。镇政府对各自然村修建小型焚烧炉的每座补助700元,有效解决了垃圾焚烧难题。(陈张 石丽梅)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