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洁净的水泥村道,生活污水通过暗渠流走,村口鱼塘边筑起不锈钢防护栏……这是属于藤县太平镇石夏村下车组的靓丽风景。12月21日,记者到当地走访了解到,上述成效的取得,离不开村中热心公益事业的长者发动。
以族老发动群众捐款
74岁的吴寿新,是村中备受尊重的族老。“寿哥”是村民们对他的昵称。村民黄献兰告诉记者,每当大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并给予帮助。
早年,村中的鱼塘经常出现很多漂浮物,部分群众为了贪方便也把生活垃圾扔在塘中。此外,不少孩子会到鱼塘边嬉戏。细心的吴寿新看到后,就在村中发起募集资金以修建塘边护栏。同时,他个人率先出资两万元。很快,一道长300多米,高1.5米的环形不锈钢护栏在鱼塘边建起。白天,不少长者会带上小孩到栏杆边看看鱼儿,晒晒太阳。如今,该鱼塘承包给个人,一年有5600元的收入,全部用于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自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如何保持村中的环境卫生成为许多村民关心的话题。吴寿新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联合村委多次在村中召开会议,探讨乡村保洁问题。有村民反映,村里许多排污渠都是明渠,污水的臭味很容易飘散。对此,石夏村村支书覃庆玲与吴寿新、吴惠强等族老一起,发动村民集资,并投工投劳修好进村路、村道、环塘路,设置栏杆、路灯,建学校、灌溉水泵。他们还成立由族老担任会长、副会长,各生产小组组长为成员的保洁协会,协会设专门的记录员、出纳,管理村民捐款等事务。
清洁乡村落到细处
目前,石夏村下车组已落实户前三包制度,每家每户都签了协议,承诺做好门前屋后清洁。保洁协会统一规划了十个垃圾收集点,村民每天必须在8点前将生活垃圾放到收集点。实行村民集资,按户收取每月5元至10元的清洁费,聘请两名保洁员每天清运生活垃圾,村内公共场所附近群众自发随时清洁,鼓励外出务工青年积极捐款。难能可贵的是,该村基本上是通过村民捐资和募资来解决运转经费。
据了解,近年来,石夏村村民捐资投劳支持公益事业。集资10多万元,建设下车分校教学楼;集资、捐款几十万元,投工投劳建设下车至西瓜市场道路(宽3米,长2.5公里);捐款6万多元,建设集体鱼塘环塘不锈钢栏杆;捐款8万多元,设置路灯100多盏;集资建成村内主道(宽4米,村民无偿让地)、环塘路,村民无条件配合兴建水泵、水渠、电改,村内排水沟也多为暗沟,生活污水经排水沟集中排到村中大鱼塘内,无淤积或水体发臭现象。
目前,石夏村下车组的清洁乡村长效机制已建立起来,并运行良好。下一步,该村在继续筹资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将加强生活污水的处理。(龙天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