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刘奇葆:抓住机遇 把南宁建设成区域性国际城市


2006/8/4 8:31:24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南宁考察

  8月2至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就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情况到南宁市进行考察。他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开拓前进,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努力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刘奇葆首先来到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了解园区总体规划和近年来发展情况,随后参观了高新区、经开区、白沙汽车城的部分企业,以及南南铝箔公司30万吨技改项目。深入五象大道扩建施工现场,详细了解五象新区规划和建设情况。考察了航洋大厦、红林大厦、地王大厦、五象商场等城建开发项目。在南宁市工作汇报会上,刘奇葆听取了南宁市委、政府的工作情况汇报,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刘奇葆充分肯定了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他说,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南宁市紧紧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的历史性机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全市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迈出了新步伐。今年以来,全市积极开展开放创新大讨论活动,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年”,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势头。

  刘奇葆指出,“十一五”是我区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南宁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紧迫的任务。建设富裕南宁、文化南宁、生态南宁、平安南宁,构建和谐南宁,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开拓前进,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刘奇葆就南宁市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五点意见。

  第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多区域合作中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广西处在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点,而南宁市则是这个交汇点的核心,是多区域合作地缘经济的中心,这为南宁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新的契机。要充分认识多区域合作是南宁发展的新机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把机遇变成推动南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从多区域合作的角度,认真审视南宁市的发展战略,自觉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在多区域合作中率先发展,构建大通道、大流通、大工业、大市场的发展新格局。要坚定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走开放合作之路,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加快城市经济国际化进程。

  第二,准确定位,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要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确定南宁的城市定位,以更高的起点,更宽的视野,在更大的空间范围规划南宁,立足于多区域合作,立足于现有优势,立足于未来发展,把南宁定位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初步目标和发展方向,就是要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交通枢纽、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城市规模、金融服务、国际交往、文化品位达到一定水平,城市功能比较完善,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交通便捷、科技进步、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具有秀丽岭南风光、浓郁民族风情、鲜明时代风貌的现代化宜居城市。要做好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城市规划要超前,要科学,要高起点,坚持以人为本,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规模要与“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定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根据南宁市所处的区位优势和可能发挥的作用来看,南宁城市发展方向可以进一步表述为“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南宁市应围绕这个发展方向调整修编城市总体规划。要把近期规划与中长期规划衔接起来。从现在起,要实施重点向南发展战略,开发新区,集中力量搞好五象新区的建设,力争核心区今后五年初具规模。更长一个时期的目标是进一步拓展五象新区,在这个方向上再造一个新南宁。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作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必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化的合理的产业结构,增强城市实力,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要发展园区经济,培育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形成工业集中区、高科技园区、生态园区等各类园区竞相发展的城市经济新高地。发展各类园区要做好规划,科学选址,合理分工,扩大规模,选准主导产业,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要坚持推进工业化,打造支柱产业,着力发展铝加工、化工、高新技术、食品、制药、烟草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强大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改造和提升商贸、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物流、信息、金融、会展、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逐步形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物流集散地,建成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第四,塑造城市灵魂,发展时代的民族的开放的城市文化。适应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这一目标,南宁市应当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魅力形象,努力发展具有时代气息、民族风格、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要发展以壮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多样性文化,保护和发扬民族民间特色文化。深化“绿城”建设,挖掘体现“绿城”特点的生态文化,使南宁“绿得壮观、绿得精致、绿得深远、绿得新奇”,绿出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要建设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平台,推动南宁文化走向东盟、走向世界。要培育商业精神,发展商贸文化,形成重商崇商的良好氛围。要打造文化品牌,造就文化名人,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名城,充分发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品牌效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培育龙头文化企业集团,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增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

  第五,精心治理,把南宁建设成为广西的“首善之区”。南宁作为自治区首府,作为全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决定了南宁各方面工作都要在全区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南宁要做解放思想的排头兵,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做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排头兵,领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着眼全区大局,增强首府意识,优化发展环境,把南宁建成全区生态环境最佳、投资环境最好、文明程度最高、社会治安一流的城市。南宁作为首府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为自治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是南宁市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必须为全局所作出的贡献,要自觉做到主动服务、周到服务、悉心服务,成为服务的模范。当前,要重点加强服务设施,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净化美化市容市貌,努力营造“当好东道主、文明迎‘三会’”的社会氛围,以崭新的形象迎接“三会一节”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刘奇葆最后强调,南宁市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要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宽广的世界眼光,真打实拼的干事激情,树立“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艰难爬坡、坚韧不拔,不断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交出新答卷,为早日实现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目标努力奋斗。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郭声琨,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车荣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马飚,自治区副主席陈武,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南宁市有关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