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南宁发展新战略: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 


2006/8/9 9:20:42   来源: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

    2006年8月3日,注定要成为首府南宁乃至广西永载史册的重大日子。

    这一天,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南宁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从现在起南宁市要实施重点向南战略,开发新区,集中力量搞好五象新区的建设,力争核心区今后五年初具规模。更长一个时期的目标是进一步拓展五象新区,在这个方向上再造一个新南宁。刘奇葆书记还提出,南宁市城市发展方向可以确定为“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超前性的重大决策。

    重点向南,建设五象新区:南宁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初生婴儿的诞生,离不开母体里长时间的萌动。

    重点向南,建设五象新区的战略构想,正是经历了一个萌发、酝酿、论证、规划的过程,发出了新生儿的第一声响亮啼哭。

    早在2005年初,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的刘奇葆在对南宁城市发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萌生了南宁市应当向南发展的思考,并提出了重点向南,开发五象新区的构想。

    这一战略构想,得到了权威城市规划专家的高度赞誉,得到了南宁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响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原建设部总规划师陈为邦在参加五象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国际征集方案评审会时表示:“启动五象新区十分必要。”根据这一思路,南宁市委、市政府及时开展了五象新区规划的准备工作。

    自2006年初开始,五象新区的规划修编逐步完成了工作方案制定、前期规划范围研究,在设计单位的选定上,为做好五象新区的总体规划,还向国内外规划设计单位“借脑”,4家设计机构(联合体)参加了概念性总体规划方案国际征集,五象新区远景蓝图呼之欲出。

    2006年8月3日,刘奇葆书记在南宁考察工作时从加快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南宁要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排头兵,领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要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并明确提出从现在起,南宁市要实施重点向南发展战略,开发新区,集中力量搞好五象新区的建设,力争核心区今后五年初具规模,更长一个时期的目标是进一步拓展五象新区,在这个方向上再造一个新南宁。

    这是领导人的睿智判断与专家的严谨论证有机融合结出的硕果。

    向南发展,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正如一轮喷薄而出的旭日,在八桂大地上涂抹出绚丽的画卷,再一次使南宁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五年:五象新区核心区初具规模

    更长一个时期:再造一个新南宁

    开发建设五象新区的壮丽画卷已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编织这幅美好画卷需要浓墨重彩,但要从最为绚丽之处着手,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五象新区总规划研究范围175平方公里,规划设计范围约88平方公里。根据正在编制的五象新区初步方案,将新区定位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总部基地,自治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南宁市新的行政、文体、商业中心,物流、制造业基地。对如此辽阔的区域进行开发,就现在来说,将采取分期开发建设,首先,要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将蟠龙小区所在位置的18平方公里作为核心区的重点开发区域。5年后,我们将看到一个欣欣向荣、初具规模的五象新区核心区。进而以核心区为基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向外围拓展,引导城市逐步向南发展,再造一个具有150万人口的新南宁,使五象新区融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与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实现无缝对接。

    按照规划设想,五象新区核心区功能定位为以行政、信息、文化娱乐休闲为主,并集居住、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核心区力促五象新区功能的完美体现。交通先行是区域开发的一般规律。核心区将拉开道路框架,完善交通设施,构建与东盟和北钦防沿海城市群全面对接的交通网络。五象大道建设已先期启动,吹响了进军五象新区的号角。支撑起核心区的主要项目有市级行政文化艺术中心、大型娱乐中心和“老南宁”古城文化旅游等大型项目。

    五象新区核心区的开发建设将贯穿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努力建成“生态核心区”。注重山体、水系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五象岭森林公园的生态效能,体现建筑群体与周边环境相呼应的空间气势与时代气息。充分考虑土地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发展节地、节水、节能型经济,构建集约型城市发展模式。

    美好前景等待我们绘就。五象新区核心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新区建设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先行,同时坚持经营性开发,政府制定政策,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城市环境、市民居住和资本聚集的多重效益。在发展规模上主要考虑与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地位相适应,从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在产业布局上注重以产业为动力,通过科技园区、产业园区的规划,带动城市跨越式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注重文化产业品位的提升,在弘扬有形、无形的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塑造城市魅力形象;在生态环境方面注重公园湿地水系的保护和利用,建设人人向往的宜居城市。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