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乘着客船从一艘艘靠泊的巨轮旁经过,或站在江山半岛远眺蔚蓝大海上矗立的一座座鲜艳的门机时,对于久居防城港并一直关注码头建设的不少人,或许会问:从海水中崛起的一座座码头,到底是谁建的?比起陆上工程,修建码头又有哪方面的难度?面对一座座庞大的工程,不少人会产生种种联想。
正是带着这一久怀的疑念,记者走进了在防城港建港多年的中港四航局防城港项目部,采访了项目部经理陈华盛。
风浪15年:项目部修造了15个泊位
7月30日,星期天。记者在项目部经理室见到陈华盛,当时正赶上他值班。
因为常常要连续施工几天几夜甚至一两个月,项目部的领导也就没有双休日了。而作为项目部经理,如今一个年产值超亿元的大家庭的当家人,陈华盛没有常人想象的老总模样。举止言谈中,更多透露的是一位水工专家的务实与坚韧。如果戴上一顶安全帽往施工队伍里一站,陈华盛那张被阳光和尘土洗得黝黑的面孔,更像长年工作在烈日下的一名普通码头工人。但正是这么一位貌似普通码头工人的建设者,自1991年开始,参与和领导项目部的职工,修建了防城港小至1万吨大至20万吨级的所有万吨级码头。15年,用一句套话,就是把青春献给了码头建设。
1985年,陈华盛分配到中港四航局三公司,公司驻广东湛江市。1991年之后,到广西防城港项目部。陈华盛学的是工程机械,他最初当技术员、机械部长、副经理,2003年底至今任经理。他上任之前,项目部每年完成产值3000-5000万元,近3年来,每年超过1亿元,施工速度比原来快了一倍以上。陈华盛说,这是建港15年来,大家最感欣慰的地方。
比如修造泊位最重要的预制构件沉箱(用以支撑泊位平台),当初浇注并能搬运和安装的沉箱,重量仅为500吨,现在可达3000吨,预计未来几年内,还可以浇注到5000吨。安装这么一件沉箱就相当于原来的6件,其工效成倍增长。再加上浇注、滑模、气囊搬运、GPS卫星定位测深、浮游安装等这些其中不乏领全国水工之先的工艺和技术的应用,使得泊位建设工期成倍加快。比如,在目前国内尚无3000吨起重船的情况下,项目部经过技术改进,经过两个月的连续作业,成功地运送和安装了10件沉箱,极大地加快了泊位建设的进度。
外海工程:第一次尝试的高风险作业
中国南部码头外海工程比较少,像防城港这样20万吨级外海码头,在中港四航局的工程史中,尚属首次。
制造一件件直径20米,高20多米,重达2600吨的大圆筒沉箱,对于项目部已经不是什么技术难题,但很难想象,这么庞大的一件件沉箱如何搬运到外海并进行安装。
比起陆上建筑,高技术含量的水上工程的安全风险之大,是常人想象不到的。因为风高浪大,外海工程的作业时间每个月可以利用的只有2/3,但工程合同一签,工期只可提前而不可延误。
都说外海平时无风三尺浪。或眼看着风平浪静,但出海到半路时又会风起潮涌。那么庞大的构件在运送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人、船及预制构件本身可能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大圆筒沉箱水上运送和安装所存在的安全风险,特别令人担心。
陈华盛记得,大圆筒沉箱运送和安装之前,自治区交通厅的副厅长、中港四航局和港务集团的领导亲自到现场查看了两次,特别郑重,以确保安全施工。项目部经过技术革新和大胆尝试,运用半船舶水运浮游技术成功地安装。而像这样的水工技术,在全国尚属首次。
由于采用各种革新技术和大量的机械、人工投入,20万吨级码头从开工到竣工,仅用了20个月。如果按往年的工程进度,至少还要用一倍的时间。码头的提前使用,这一笔经济账可不算小。顺利竣工的防城港20万吨级码头,是中港四航局施工史上、防城港建港史上投入使用最快、施工手段最先进的一个项目,也是项目部15年来泊位工程的代表之作。
还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部修筑码头15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断面包方:每一颗石头都会算清楚
项目部大型预制构件,以及建造码头时的抛填,每年需要的碎石、砂和大块石头的数量,都以数万立方计数。
在陈华盛主持工作之前,项目部石方结算一般按收方(石方)人所记的数量计算。陈华盛觉得派人收购石方,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误差和漏洞。因为,常常一天24小时滚动作业,许多时候,三更半夜灯火昏暗,运石方的车子所运的石方到底够不够数,收方人不可能对每一车石方做到比较准确的测量和统计。此其一。其二,派人收方,收方人会从中做手脚,虚报石方数而从中牟利。一个大型工程做下来,这个数字可就大了。
要堵住这个漏洞,就要改变传统的结算方式,采用精确的、科学的方法:断面包方,按成品来结算。因为预制构件由钢筋、水泥、沙子、碎石按严格的比例投料施工,而每一件成品都有一定规格,都可以精准地测出其体积大小,那么比例中的石方数就被精确的推算出来。这对石料的买方和卖方,谁也不亏,十分公平。“断面包方”的结算方法,从源头上堵住了往年派人收方存在的巨大漏洞。
在工程承包和大宗材料采购方面,陈华盛和项目部领导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同时还成立了由10个人组成的“合同评审小组”。以多方报价、多方评价、公开招投标的形式,民主、公平、公正、公开地确定分包队伍和采购方。一个合同,不是由项目经理大笔一挥就定得了,而是10个人说了算。这样作为项目经理,就能从源头上做到廉洁自律。
由于求真务实,锐意革新,公正廉洁,陈华盛自1991年以来连年获得中港四航局“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1998年荣获“交通部科技进步奖”,2003年在四航局实现35亿产值立功竞赛活动中,成绩突击,荣获记功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