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建设者浓墨重彩的“描绘”,建设路、贺州大道开始焕发出迷人的魅力:黑、白、黄三色让城市主干道看起来更美观、亮丽,非机动车道种上绿化树木、安装时尚路灯显得更具人性化,人行道用花岗岩铺装感觉更平坦、舒适。
“晚饭后,我都喜欢来人行道上走走!”8月18日傍晚,记者看到刘大妈带着孙子在贺州大道人行道上散步。她说,以前的六角砖人行道坑坑洼洼的,天一暗下来就得放慢脚步,否则就有扭伤脚的可能。“现在平坦多了,走累了还可以坐在花池边缘上休息。”对于现在的人行道,刘大妈啧啧称赞。
“非机动车道的设置,让我骑车更有安全感。”小李因为工作缘故,经常骑着自行车奔走在贺州大道上。今年3月的一个晚上,他在贺州大道上靠边踩着自行车,一辆三轮车从他后面开过来,另一辆小车竟然违规从右边超车,差点把他“挤”倒。想起这件事他就有些怕,骑车也更小心了。“现在,在非机动道上走,既可以跑得更快,又可以享受绿化树木带来的阴凉。”
市民李先生不会忘记1994年的那场大雨造成建设路邮政局旁积水过腰,而他也因此被困在西湾不能回到贺纸生活区的家。贺州市近10年来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建设路难免会留下积水,车子一经过,路上行人就“欲断魂”,唯恐躲闪不及被弄湿身。有的人在内涝中经过邮政局转盘时,就像是“趟水过河”。前段时间的 “碧利斯” 台风造成贺州市沙街“通街”,其雨量不可谓不大,但当时记者在邮政局旁发现,道路积水并不是很明显,路面就像是洒水车经过了一次。
许多市民都说,车子行驶在柏油路上更加有弹性、不易打滑、噪音更小。而画上交通安全指示线,安装上交通指示灯,则使市民行走更规范、更有秩序。“两路”的改造,提升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档次,更是一个城市市民素质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