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万平方米危房校舍悄然匿迹,578幢崭新校舍耸立于校园,随着历时三个春秋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完工(工程合格率达100%),梧州市农村中小学生每人平均新增校舍面积约1平方米。
2003年6月,梧州市启动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计划投资1.28亿元,用3年时间改造25.6万平方米D级中小学危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紧密协作,克服困难,不仅如期完成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05年和2006年还建设了一大批水毁学校重建项目。至今年6月30日,全市共投入项目土建资金1.9258亿元,共消除中小学危房27万平方米,回建校舍面积36.9万平方米,3年里撤并教学点54个,有效地解决了梧州市中小学生入学难的问题。
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将其列入梧州市三百项目大会战,并成立由市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落实了督办人和责任人督促项目进度,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梧州市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领导管理机构,把具体任务层层下达落实到人,并把工程实施目标列入年度考核目标体系中,强力推动工程进度。各级政府在工程实施的各阶段均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及规章制度,使工程建设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规范管理。
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资金需求量庞大,尽管梧州市财政仅是“吃饭财政”,但市政府依然每年拨出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项目建设。各市县还积极落实所属的部门单位挂点帮扶项目建设,3年来,市直、县直部门挂点扶持项目学校建设资金达792万元。梧州市争取到的用于危改项目的国家、自治区土建项目资金达8328万元。同时各县(市、区)也利用各种机会向社会热心人士引荐项目,从而争取到383万元的捐助投入危改工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均由财政部门设立“危改专户”,发改、财政、教育、审计等部门联合监督,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目建设审批部门主动提供政策支持,为危改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对项目实施当中的各项手续费用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梧州市先后碰到了非典型性肺炎侵袭、农村税费改革、建材价格大幅飙升、电力供应紧张、“6·23”特大洪灾等不利因素,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尽力推进项目建设。去年“6·23”洪灾后,藤县县委、县政府在督查中发现因灾民房屋、水毁校舍回建等大批项目建设全面开展,造成建筑材料严重紧缺,给危改项目施工造成极大困难,立即多方协调,从市区、苍梧、岑溪、平南等调运大量砂石、红砖、模板、钢材等材料送到各项目学校,出现了藤县建筑史上从没有过的“南砖北运”。同时,县政府为了确保中小学危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针对主要建材价格上涨问题,及时出台了最高限价措施,并成立协调组,对项目学校所需的建筑材料优先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