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到今年8月底,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中国—东盟经济园区累计引进项目100个,逐渐发展成为南宁市乃至广西具有强劲活力和潜力的工业集中区。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吸引力。近两年来,园区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抓好“两大”工作,全面优化投资环境。
园区首先抓的是基础设施。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包括水、电、路及配套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同时,创新服务机制,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大兑现”。该园区倡导“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服务员”理念,建立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推行项目推进情况公示制、副科以上领导挂牌服务企业公示制、园区建设风险抵押制等系列配套制度,全程为投资商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服务企业工作做到人性化、规范化。园区党政领导靠前指挥,经常率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企业调研和召开现场会,现场解决企业建设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该园区还做到上门招商与上门服务相结合,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园区领导经常主动上门拜访客商,并及时为客商提供他们需要的相关资料,以方便客商全面深入地了解园区的投资环境和有关条件。园区主要领导和分管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还多次带领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拜访区内外有投资意向的业主,感动了不少客商并促成了双方的合作。
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来,园区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大胆创新服务机制和招商引资方式,以优化的投资环境吸引中外投资商,着力增强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强劲势头。据统计,从首届博览会至今,新进园区企业达到100个,合同投资总额近60亿元,合同履约率达到98%,其中到位内资23.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00万美元。今年以来,园区引进项目达到了31个,合同投资17.5亿元,到位内资8.8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