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贵港讯(记者黎攀 通讯员庞泽涛)“李队长、黄队长、陆队长,你们来了!”9月21日,看到贵港市驻八塘镇“玉贵走廊”建设工作队又一次下村入户,苏岗村的老乡们如见到老友般欣喜而亲热地招呼着。其实,他们口中的“队长”李斌、黄运春、陆明高等人只是工作队的普通队员,可他们说:“我们可不管这个,谁带领致富,我们就认他作头。在我们眼里,每个队员都是队长!”
原来,在八塘工作队指导和组织下,苏岗村成立了桑蚕协会,提供全程规范化管理、服务,化解了多年来村民在销售时相互压价等引发的矛盾。该镇蚕桑种植面积也由两年前的400多公顷扩大到现在的600多公顷。上半年,该镇蚕茧生茧产量达1500吨,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00元。
贵港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郭淑娣介绍,由该市、县(区)两级党委、政府向农村派出工作队的做法,从地级贵港市成立的1996年就开始了。如今,班子换了、队员换了,但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工作队始终蹲点在基层第一线,十年不撤岗。每年,该市市直(县直)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建85个农村工作队(现称“玉贵走廊”建设工作队),扎实“沉”入田间,队员每月每人不少于20天在村里“摸爬滚打”,发挥自己在社交、信息、技术、资金上的优势,联结城乡,疏通“上下”,探索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新路子。
“沼气池来家家有,煮饭炒菜不用愁……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党恩情。”港南区桥圩镇南溪桥村农民歌手杨源泉唱起这首自编山歌时,眼里噙着热泪:“我是感激,更是高兴!”桥圩工作队队员叶伟腾,除白天做好各项工作,晚上还骑摩托车到村里逐家逐户摸底调查。在一年时间里,工作队帮扶十几万元,使南溪桥村建成一条投资30多万元、长三四公里的环村路;帮扶每户500元,使村里100户人家用上沼气池,入户率超过99%。
“免征农业税,乡镇财源怎么办?”桂平市马皮乡干部曾一度为此迷惘。该乡财政收入在2004年以前仅靠三四十万元的农业税为主。“必须靠招商引资,培育新的财源!”在马皮工作队积极联系下,当年,一位桂林老板决定在此投资300万元建厂,2005年就为该乡提供了120多万元的税收。
在农村工作队的积极引导下,该市城乡已涌现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1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村镇)93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