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就是住楼房,有钱花……”
“新农村就是水泥路铺到咱家门口,喝上自来水,农民不再怕生病……”
“新农村就是不再有赌博、打架斗殴等坏风气……”
上面这些话,是记者最近走访扶绥县岜盆乡部分村屯,与农民谈起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时所听到的。从他们那一张张笑脸上,记者真切感受到了一股股清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风”,犹如清爽的秋风吹进了农民心中。
选好“领头雁”,带动整个村
俗话说“火车炮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作用,岜盆乡党委、政府全力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今年初在村两委换届工作中,该乡通过实行“公推直选”的方式选准配强了村级领导班子,选出了一批群众公认的“领头雁”。全乡8个村共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成员61人,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4岁,高中以上文化(含中专)32人,年龄结构及文化层次分布合理。村党总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交叉任职27人。新当选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根据群众所提出的建议,以富民、亲民、利民、安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广大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十六大代表、岜盆村党总支书王少琼带领村党总支部抓好“四个民主”建设,规范村务工作,硬化了村道,建成了高压水塔,安装了闭路电视,修建了公厕等10多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深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项目拉动农村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举措。”岜盆乡党委书记黄国晓如是说。近年来,岜盆乡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扶绥县(岜盆)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综合示范园,投资1300万元的岜盆乡那蒙页岩砖厂项目,广西阿西罗拉(西印度樱桃)种植基地,九重山动植物监测项目,银泉山庄生态旅游项目,广西福园剑麻制品加工项目,广西扶绥杰利皇鸽养殖小区,姑辽屯、那坡分场香蕉种植项目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建成投产,有效地拉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如以村党总支书、村委主任马汉杰为带头人,联合30户农户创办的杰利皇鸽养殖小区,组建养鸽“党群致富联合体”,对加盟养殖户在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带领群众一起发展皇鸽养殖业,目前该养殖小区已经有130多户群众参与了皇鸽养殖。2005年,该乡农民人均收入达2477元,比上年增加192元。
政府主导推动新村建设
近年来,岜盆乡不少富裕起来的群众虽然建了不少新房,但却出现了只见新房、不见新村,虽见新村、不见新貌等问题。为此,今年以来,岜盆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广大农户推进农村住房的改造和建设,切实把新村建设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并把它作为年度“三个文明”考评的重要内容,做好政策服务、规划服务、资金服务、技术服务等“四个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岜盆乡乡长何炳振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乡党委、政府为各村协调资金80多万元,全乡八个村委会已经有五个村委硬化了村路,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弄廪村78岁的梁立愿高兴地说:“以前的泥巴路被雨水一泡,就变成了滑溜溜的烂泥巴,怕跌倒都不敢出门,现在路平了、硬化了,我可以放心出去散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