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集中力量发展农村基础产业,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基本素质,不断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努力构建和谐新农村,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初步统计,今年1至9月份,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6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10元,分别同比增长4.6%和9.34%。
昭平县把发展基础产业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点。按照 “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企业化发展路子,不断培育壮大将军峰茶业、青朗食品、极浩丝绸、黄姚豆豉、山农食品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茶叶、晒烟、种桑养蚕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以昭平镇、走马乡、文竹镇等九个乡镇为主的优质茶种植基地;以五将镇、昭平镇、北陀镇等为主的种桑养蚕基地;以凤凰乡、黄姚镇、樟木林乡等为主的晒烟种植基地;以文竹镇、木格乡、昭平镇等沿桂江乡镇为主的网箱鱼养殖基地。目前,全县共发展茶叶种植8万多亩,发展桑叶种植1万亩,发展晒烟种植3.5万亩,发展网箱鱼养殖面积3万平方米,为和谐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昭平县把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近年来,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集中力量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农村发展“瓶颈”,使全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据统计,近年来,全县共投资2695万元修建乡村公路55条160公里,其中新建、扩建、续建村级四级路9条32公里,新建村屯公路35条106公里;投资355万元的凤凰乡供水工程和投资72万多元的古袍村人饮供水工程已竣工,解决了近2万群众的饮水难问题。今年重点建设的6条总长274公里的通乡三、四级水泥路,目前正在加紧建设。
与外,昭平县还把提高农民基本素质作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来抓。认真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和“广西百万农民党员实用技术大培训”、“广西千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向农民传授实用技术,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发家致富提供技术支持。2004年至今,全县共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9万人,引导近6.5万名经过培训的农民顺利转移就业,全县劳务经济年收入达6亿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