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街道宽敞、整齐、干净,没有一张卫生纸、一张树叶、一包牛粪、一户占道经营的商家,环境秩序比南宁好多了。”这是10月19日广西电视台《走进农家》栏目摄制组记者张舒婷说的一番话。为整治市容市貌,罗城采取内抓路段包干、外抓城乡结合、建章立制保长效等有效措施,使城区街道环境卫生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街道清洁、干净、卫生的喜人局面。
近几年来,罗城通过市场运作和盘活土地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办法,先后建成了民族文化广场、民族商业步行街、青少年活动中心、仫佬族博物馆、改造和扩建13条主街道、城区绿化、亮化、硬化、净化工程等29个重大项目建设,使罗城的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城镇面积由原来的9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原来的9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0.8万人,城镇化水平由原来的25%提高到现在的30%。为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该县出台了《市容貌管理规定》、《城市户外广告招牌标志设施设置暂行规定》和《城区道路挖掘管理规定》等文件,做到内抓路段包干、外抓城乡结合、建章立制保长效。
据市政局副局长谢世敏介绍,2003年9月到环卫站工作,当时城区正进行大规模翻新改造,每天有7堆垃圾存放过天现象,环卫站没有建立规章制度,职工们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认识不足,每天只完成1至2个小时的工作时,工作不讲究质量,责任心不强。针对这一情况,局里实行竞聘上岗,广泛听取员工们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双向选择”,把城区划分为4个卫生区域,由市政管理局进行竞聘正副区长,再由区长选择组员,实行分段包干,落实任务到人。同时,加强督查,对各条路段进行定时间、定人员、定质量检查,确保城区24个小时环境保洁。
为避免只注重抓好城区环境卫生保洁工作,而无视城市周边村屯的环境治理工作,该县采取农村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成立了“城乡卫生结合部”,召开他们的党员会、群众会和团员会,帮助群众落实生活垃圾定放点,定时派员上门服务,杜绝周边村屯群众生活垃圾流向城市,达到就地处理的目的,使城区周边村民的环卫意识大大增强。目前已有五里排、陈斗、 李家村、上下凤立、大小潘等11个村屯纳入“城乡卫生结合部”的管理范围。现在,城市周边村屯群众家家户户门前配有生活垃圾桶,便于清扫和保洁,树立良好的乡风民风。
对环卫人员进行质量打分制,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使环卫工作人员积极性高潮,尽管每人每月拿到300元的工资,也能够坚持天天按时作业,确保责任区内20个小时有人上路打扫。在工作中,环卫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动与门面老板开展谈心、交友活动,建立互信关系,增进友谊,加强沟通,形成人人抓环境卫生,个个爱清洁的良好局面。另外,对于外流人口的卫生管理,该局采取以劳代罚的办法,加强思想教育为主,让其自觉遵守。除局领导平时参加会议外,还经常带队上街巡逻、督查,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城区街道环境卫生不留死角和盲点,提升城市品位,树立仫佬山乡的新形象。1至9月,全县已招商引资项目78个,到位资金3.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