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部欠发达地区如何正确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可持续发展、有特色的脱贫致富、全面振兴之路?通过几年的实践和体会,笔者就龙州的实际,谈谈自己对加快西南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以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第一要务,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发展农村经济,西南部欠发达地区应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一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如龙州县在巩固传统优势农业—甘蔗种植的支柱产业地位的同时,紧紧围绕“抓特色、建基地、扶龙头、树品牌”的发展思路,根据本县的地域优势和条件,大力发展乌龙茶、黑皮果蔗、黄瓜、山黄皮、八角、木薯、剑麻、名优鱼品种养殖等特色产业,并通过科学育种、科学栽培、科学管理,使特色产业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二要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龙头企业的主导下,实现优势产品与强势企业的有效对接,做强产品,做亮品牌,做大产业,努力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主体,努力形成一个以批发市场为框架、以各级综合农贸市场为支撑、以农民产销为补充的市场流通体系,通过市场这一媒介将农产品销售出去,尽可能使农民获取更大的利润,从而达到增收目的。
二、以发展县域经济作为重要抓手,为搞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当前,龙州县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农村的交通、通讯、生产等设施落后,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文化、教育、卫生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增收难度较大。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应以发展县域经济为主要抓手。首先要以工业统领农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的链条,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农村经济实力。其次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优先目标,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小、环境污染低、提供就业多、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再次就是注重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因地制宜,重点引进深加工企业、资源开发企业,突出特色,打响品牌,提高附加值,提升竞争力。最后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发展壮大有产业基础的中心城镇,增强其对广大农村的带动和辐射能力。
三、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首要目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知识支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要彻底改变西南部欠发达地区的落后面貌,就必须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方面,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和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全面落实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上学难”问题,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一方面,要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培养造就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济能人和科技人员。加大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深入开展社会公德、移风易俗、文明风貌教育,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决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通过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动员基层文化站、文化室和乡土文化人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以抓好试点新村建设为突破口,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树立模范典型
统筹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发挥试点村的典型带动示范作用。一要选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从农村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群众思想认识等方面考虑,选定经济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屯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二要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要以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使试点村整体面貌有较大的改观,努力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三要科学规划,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新农村建设积聚后劲。近几年来,龙州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已获得初步成效,涌现出一批像龙州镇农顿屯、上金乡勤江村等文明新村,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典型模范。
五、以统筹发展、城乡共建为有力措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合力
要注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开展工农互动、城乡共建,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要统筹城乡规划,规划建设新农村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与产业、土地、城镇等规划相衔接。二是要创造多元化投入的政策环境,拓宽投资融资渠道,下大力气整合各渠道的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把分散在各个口的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作用,使广大农村党员成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带头人。一要强化理论武装和政策教育,增强农民党员“双带”能力,不断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二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农村基础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拓展“农家课堂”、“党员中心户”、“党员示范户”、“党群致富联合体”、“支部加农户”等载体和平台。三要深入开展示范村、示范户和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大力推进项目带农户、公司带农户、基地带农户、协会带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找准农村党员“双带”工作的着力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四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注意发挥村委会和其他村级组织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要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大力推进政务、村务公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投身农村公共事业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