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中越友谊站播种友谊花 边城大新县硕龙镇上的故事


2006/11/27 12:03:57   来源: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边城大新县硕龙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与越南仅一河之隔,两国边民可以伫立于归春河畔,眺望对方的生活起居。

当年“留学生”今日成富翁

上世纪60年代,与硕龙镇毗邻的越南下琅县苹果社里板屯还没有学校,学龄儿童要想上学,就得到河对岸的硕龙小学就读,这些孩子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留学生”。

越南儿童在硕龙受到了正规的中国教育,尤其是在学习汉语拼音时,除了听中国老师讲课,还能从录音机里听到吐字清晰、发音准确的语音,这些都为他们学好汉语、讲好普通话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90年代,随着中越关系的改善,当年的“留学生”学到的汉语在中越边境贸易中派上了用场,越南苹果社里板屯的闭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闭先生凭借自己当年学到的一口流利的汉语和会书写汉字的优势,潜心钻研中越边贸政策,经常往返于中越两国从事边贸生意,生意越做越大,几年时间就赚了近20万元人民币,成为中越边境线上有名的富翁。

据说,像闭先生这样凭着曾在中国学习过汉语的优势从事边贸而发财致富的越南商人还为数不少呢。

中越青年友谊站播种友谊花

大新县硕龙镇有一个中越青年友谊站,该站于1988年设立,位于镇文化站一楼,站内除了中文图书,还有越文版图文并茂的《荷花》杂志。该站成为越南边民在中国的一个好去处。每到硕龙的圩日,从越南来赶集的越南边民就会拥到青年友谊站读书看报,有的还把自己喜爱的刊物借回去慢慢阅读。

在这个青年友谊站,常能看到中越两国边民面对面坐着,沟通信息和交流感情。一位越南边民说,中越青年友谊站使中越边民的友谊之花常开不败。

注重环保 对岸不再烧山

2000年以前,硕龙对岸越南的一座座山头每到冬季,便被熊熊火焰烧得光秃秃的,不知内情者还误以为是不慎失火呢,其实是越南边民故意而为。越南边民认为每年冬季放火烧山,一是便于寻找放牧的牛群,二是来年春天青草能长得更加茂盛,三是打柴便利。于是,你烧、我烧、大家烧。但是,这种办法却烧掉了生态的平衡。近年来,越南边民与中国边民的交往增多,逐步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加上在“革新开放”政策的影响下,越南边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因而如今再也看不到越南边民烧山了。(黄立宁)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