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防城区大力引导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松脂、八角、肉桂、甘蔗、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幢幢“松脂楼”、“八角楼”、“蔬菜楼”、“水果楼”拔地而起,昔日贫困落后的村庄已旧貌换新颜。
那棒:松脂飘香瑶寨新
那棒组是个纯瑶族屯,现有43户250多人。前几年,镇里引来了宇生林化松香厂,由于这个厂长年收购松脂,勤劳的瑶胞纷纷在附近的山坡种上了松树等经济林木。如今,该组已拥有2460多亩松树、八角等林木。每逢松脂收割时节,整个瑶寨热闹非凡,割松脂的割松脂,运货的运货,个个脸上都写着笑意,而松脂的幽香则弥漫在山间瑶寨。该组组长盘才雄说,就是靠这些林木,那棒组人均年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富起来了的瑶胞又把钱放在建设美好家园上,目前村里已有20户群众住上了楼房。
那果:小树苗“长出”大洋楼
如果你走近扶隆那果组,30来户村民宽敞明亮的钢筋水泥楼房便会清晰地映入你的眼帘。
该组经济能人黄名营告诉笔者,前些年,那果组群众瞄准了木苗市场看好的时机,精心培育八角肉桂苗、杉树木苗,使钱袋子很快鼓起来。之后村民们便自觉地改路、改房、改厨、改厕、改电、改水,扮靓家园。通过争取上级扶持和群众投工投劳,建成了长500米、宽4米、厚20厘米的村庄硬化道路,解决了行路难问题;“小洋楼”也如雨后春笋般耸立起来;接着又建设沼气池,改善村容村貌;一些村民还自觉地在房前屋后种上了黄皮果、牡丹、鸡冠花等花木,绿化美化家园。打远处看,那果组俨然一幅色彩浓艳的水彩画。
那屋背:果蔬协会引富路
滩营乡那屋背村党总支部书记庞贵的家是一栋两层楼300多平方米的庭院式“别墅”。据他介绍,他就是靠种甘蔗、柑橘和蔬菜起家的。目前,他家种植“皇帝桔”、“大年桔”、“红光橙”等优质水果30多亩,仅水果年收入就有3万多元。像庞贵这样靠“菜篮子”和“果篮子”致富的,在该村还有250多户,全村700多户家庭已有500多户盖起了一幢幢样式别致新颖的“水果楼”、“蔬菜楼”。
近年来,该村党总支部引导村民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种植了2500多亩优质水果和优质甘蔗;较有特色的是田头挖地窖腌制酸肉芥菜,年加工酸菜400多吨,产品远销区内外。为此,该村种植了1000多亩无公害蔬菜。同时,该村成立了果蔬协会,筹建蔬菜销售贸易点,建立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网络,村民们不用出远门就能把自家的果菜卖出去,纷纷尝到了甘蔗、柑橘、蔬菜等带来的甜头。
黄江:“生态庄园”谱和谐
正在给长得肥肥胖胖的30多头肉猪喂食的黄江村民黄翠菲高兴地说,这几年她家搞起了种养业,建起了沼气池,猪、鸡粪便满地的现象已不存在了,日子过得舒服多了。黄翠菲夫妇与胞弟一家在附近的坡地和山头上种植了100多亩荔枝、龙眼和柑橘,搞养殖+种植+沼气立体种养模式,瓜果飘香,猪欢鸡叫,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他们在果园里建起了楼房,安居乐业。华石镇的一位领导自豪地告诉我们,象胡亚景家这样的“生态庄园”,在黄江村至少有3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