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创卫”已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自开展创卫活动以来,我市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市容市貌、生存环境、公共场所、食品卫生、健康教育五大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我们收获很多很多……
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改观
我市作为广西第一个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的地级市,对创卫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市创城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亲自任组长,四大班子的11位领导任副组长,市直38个部门的领导为成员,下设市创城办和四个创城工作指挥部,并召开了全市创城工作动员大会,大造声势,全面动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我市城区清扫面积已达971.8万平方米,保洁面积935.3万平方米,清扫率达到100%,其中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30%;今年5月1日,全市全面启动“百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小街小巷建设进展顺利,街区面貌豁然开朗;从今年5月起,全市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目前,建成区内85%的居民及75%的门店基本落实了袋装化;标本兼治城市“牛皮癣”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共设置了110个公共信息专贴栏,配备了“大力神”清洗机,两年来共清理小广告2.5万多处,19万多条;对在集贸市场内从事餐饮、食品、副食品经营的摊档实行严格的“准入制”,落实卫生制度,规范了集贸市场的管理;全市加强对临时占道摊点以及夜市市场的管理,仅上半年,就清理乱摆乱卖的占道摊点和超门槛经营196408摊(次),取缔马路占道夜市摊点8310(次)。
如今,穿行在桂林的大街小巷,只见街道整齐干净,赏心悦目的绿色点缀其间;建乱搭、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乱挂衣物等现象大大减少,街头无证摊贩难觅踪迹...,这些都是“创卫”带来新气象。难怪家住三多路府后里的王老伯由衷地称赞:“创城活动就是好!整座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现在环境卫生好了,到处走一走,感觉比以前舒畅多了”。
市民居住环境质量日益提高
市委、市政府以提高城市品位,改善社会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创卫”,增强广大市民植绿、爱绿、护绿意识。从1998年至今近6年来,市民踊跃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新栽种各种树木100多万株,地被植物500多万株,为“创卫”增绿添彩。截止目前,我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2%,人均绿地面积达8.7平方米,超过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所规定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人均绿地面积≥5平方米”的标准;今年以来,市环保部门在污染源防治、排污收费、环境容量监测、环境监测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全国创模技术核查组的技术核查,全市环保质量总体较好。据市环保部门的监测表明,今年至今为止环境质量优良率为100%。经自治区创卫模拟检查组11月27至11月28日对我市模拟检查结果表明,我市的环境质量优良,环境管理工作扎实到位,城市和企业的环保设施完善、运行正常,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要求的环境保护方面的9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卫生城市验收标准。
公共场所及生活用水卫生更有保障
自开展创卫活动以来,我市按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加强了管理,窗口单位和居民区卫生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近年来,我市新建公厕85座,改建公厕442座,全部向社会开放。城区各单位及居民区水冲式厕所接入城市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占92.7%,粪便无害处理率达到了76.9%。窗口单位都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卫生评比制度和员工的健康教育。在宾馆饭店、车站、码头等窗口单位都张贴禁止吸烟的标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有专人负责保洁工作,保持楼道整洁及消除乱贴乱画的现象。市自来水厂出厂水水质达到了卫生标准,直接从事供水人员都持健康证上岗,二次供水设施每年2次定期清洗,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食品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我市以创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狠抓食品放心工程和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食品卫生条件明显提高。从2001年到至今,食品中毒事故逐年下降。各类食品的抽查合格率及各类饮食店餐具消毒合格率均达到了85%以上。
健康教育增强市民卫生意识
创建卫生城市,终究要体现在全体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上。我市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广泛开展了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社区普遍建立了健康教育机构,把引导教育和长效管理机制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健全的组织网络,并形成了以社区为单元,群众积极参与的创卫热潮。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市民都自觉维护居住环境的清洁,不仅“六乱”现象得到整治,也有效地遏制了不文明行为和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全市12家医院还以社区包干形式,每个地段医院负责所辖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开展月讲课工作制,提高了市民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据测评,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3.8%,市民对城市卫生状况的满意度则为98%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