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交会一号展馆是城市、商业地产和金融展,许多展商都使用音响设备作宣传,但有一美妙音乐总能从此起彼伏的广告声浪中穿透而出,展馆每一个角落几乎都能听到,那就是桂林展场送出的《美在桂林》的音乐,那是根据电影《刘三姐》音乐改编过的音乐。
有两个没有看过《刘三姐》的杭州青年,站在屏幕前从头到尾看了遍《美在桂林》,仍然意犹未尽,第二天鼓起勇气找到本报工作人员,要求复制此碟,说实在是太喜欢了。
桂林的展场不大,只是一张竹排、一个鱼篓、一件蓑衣,几丛竹子、一堆鹅卵石,当然还有大幅、小幅的桂林山水和城市美景。在“家大业大”的地产展上,桂林远不如其它展场隆重和奢华,与其说是地产展,还似乎更像旅游展。但是,桂林毕竟已经从昔日住交会的看客,登上了中国住交会大展场,登上中国地产大舞台。
很多的桂林参展商和在外地工作的桂林人看了桂林的展场都有“太简单”之感,当他们知道这仅是桂林日报社和袭汇、信恩、彰泰、安厦四家房地产公司出资合力打造时,又很为出资者感动——展版上没有它们任何单位的名字,只有桂林山水、桂林城市和游客。一件小品,几张图片极鲜明地表达了 “魅力桂林”、“人居桂林”、“国际桂林”概念,据悉,这一创意来自市长王跃飞。
记者行前应上海《文汇报》之约采访了王跃飞市长,他说,桂林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桂林对环境的持续保护工作,使桂林被国家环保权威和媒体评价为“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桂林房地产业从1999年起,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在西部处于较好水平。目前桂林市房产的购买者70%是市民,15%来自桂林各县,15%是外地人甚至外国人。我们正在实施“名人+名企+名家+名城”的战略,希望吸引大量的高素质居民进入桂林,提高市民素质,为桂林带来投资和信息。而房地产本身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非常大,可以直接带动很多产业的发展。
桂林日报社社长毛登峰说,作为桂林主流媒体,我们不能仅满足于办报,还要利用媒体优势,支持市里打造桂林旅游地产,提高外地人、外国人在桂林的购房比例。同时将高档房产推向全国、全世界。
如果说桂林此次参展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企业参与性还不够,很多人来问漓江边的房子什么价,但没有企业坐镇回答。桂林观摩团团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科宏说,住交会是政府主导,媒体搭台,企业唱戏,现在是演员没上台,成了观众。“但是,我们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下次住交会,桂林将呈现一台精美的演出。”
桂林房地产参展商也有同样感受,据悉,袭汇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参与筹划此次展览之初就希望桂林能要下最大的展场。其它好几家地产公司也表示,愿意在下届出钱出力:“我们一家出20万,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他们都相信,桂林明年的演出会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