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笔者在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采访时看到,这里的群众高高兴兴地从拆掉的旧房子搬到了工棚,新村建设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毛竹山新农村建设管理小组组长王世田兴奋地告诉笔者:“这几年村里种植美国提子,每户年人均纯收入达上万元,富裕了的村民开始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这多亏了党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好啊!现在暂时住工棚,但是不久我们村就会像城市一样漂亮了。”这是全州县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全州县坚持“规划先行、试点引路、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做到“规划一支笔、设计一张图、调地一盘棋、资金一个户、外装一个样、管理一张网”,绘制出“六新”(新经济、新生活、新风尚、新村貌、新机制、新农民)农村建设宏伟蓝图。咸水新板山、龙水溪竹山、凤凰金潭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已初具规模。
突出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全州县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目标,结合示范村实际,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做大桂北金槐、食用菌、美国提子等支柱产业,形成了较大的规模生产基地。全州县40%以上的农户进入了产业化经营链,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各示范村都成立了由村民自主推选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确立了以改造型为主,新建型、保护型相结合的三种模式。坚持分类指导、因村制宜开展村庄整治,重点对村内道路、村民活动场所等进行规划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全州县以民意为先,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大大激发了农民建设新家园的积极性,发挥出政府投入的最大效益。
全州县高度重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示范村逐一进行产业和建设特色定位,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避免“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做到了“一村一品”的特色型新农村。
目前,全州县已完成村屯规划788个示范村,占全州县20户以上自然村总数的27%。已建设了152个小康文明村和文明卫生村。今年以来,全州县在经济基础较强、农民收入较多、群众积极性较高的自然村中确定了2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中以新板山村为代表的部分新农村试点建设已初具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