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中南民族大学瑶族学者韦瑞峰率领的考察小组,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春贵村古卡瑶寨的周边山坳上,发现有保存完好的清代石头城卡。记者看到,这个山寨的东门、南门、北门等共建有5道总长近千米的城卡。因修路和建房,现有两道城卡已被全部拆毁,一道残缺,两道保存完好。
当地瑶族同胞说,所谓城卡,是在要道通过的山坳口,用石头干垒成一道长城,无灰浆镶砌。城墙厚约1.5米、高约4米。城墙两头连结两边高耸的山崖。留一个高约2米、宽约1.5米的城墙门口,供人通行的。城墙门用大块方料石构建,长条料石盖顶,门上设机关,用坚实大木条做门栏。城墙的内外侧种满荆棘,虎狼难越。非常时期,山寨派人值守城卡,昼开夜关,御侵扰者于山门之外。
据当地瑶胞称,城卡是约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抵御外族侵扰而建的。因无文字可考,其建筑年代尚需进一步研究。
有关专家认为,这些城卡是冷兵器和低能火药时代瑶族同胞依山势而建起的防御建筑物。这对研究当地民族关系和社会发展史很有意义,而且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