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广西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步伐加快,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建设富裕和谐防城港的关键所在。
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现状
按库兹涅茨-钱纳里标准,2005年我市产业构成为24.0∶34.7∶41.4,没有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相应比例为15.1∶39.4∶45.5);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例大约为59.5∶16.5∶24.0,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相应比例为46.1∶26.8∶27.1);人均GDP为1460美元,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水平(相应数字为1200-2400美元);工业化水平为32.2%,城镇化率达到 31.7%, 处于工业化初期。按诺瑟姆(Ray.M.Northam)的“S”型城镇化发展轨迹,城镇化进入了中期阶段(相应镇化率为30%-70%)。综合以上指标判断,我市整体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城镇化刚进入中期阶段。
二、加快步伐,推进我市工业化、城镇化
(一)科学编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规划
一是要明确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走适合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临海工业,通过五年的加快发展,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成为广西新兴的工业强市;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实施“还岛于港”工程,坚持城、镇协调发展,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5%以上,建成泛北部湾集港口、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中心城市。
二是构建“一带三区”和“两带两群”工业、城镇发展格局。统筹规划好沿海沿边经济带、中心经济区、边境经济区、十万山经济区,形成“一带三区”工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统筹全市的城镇发展体系,着重规划沿海沿边城镇带、中心城镇带、边境城镇群、山区城镇群,形成“两带两群”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总体战略
一是坚持“三轮驱动”。坚持港口、工业、城镇“三轮驱动”,做强做大临港经济。
二是坚持“三化互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人口转移速度,带动城镇化发展。依托临港优势,大力发展大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通过城镇化的推进,提高城镇承接产业和人口能力,促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大力推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一是抢抓“M”型等多区域合作机遇,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大文章。第一,改善投资环境,催生“筑巢引凤”效应。改善硬环境,集中力量搞好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项目建设,完善港口、园区、市政、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体系。改善软环境,努力构建高效有序的政务环境,努力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着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第二,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全球500强的大公司、大集团;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特色工业园区招商,广泛进行网络招商、品牌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上门招商等;注重招商引资实效,重点招商项目要强化跟踪督办,确保项目不“流产”。
二是全力培育优势产业,打造支柱产业集群。第一,做大物流产业。加快大型组合港建设,积极融入北部湾(广西)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大潮,积极推进集装箱码头等港口设施建设的合资合作进程,积极引进船舶修造、集装箱运输等大型战略投资者,打造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第二,打造四大支柱产业集群。抓紧做好大型重化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油能源、天宝300万吨沥青等重大项目要尽快投产达产,打造沿海新兴石化产业集群;重点推进防城港·企沙千万吨级钢铁项目,建成南方大型钢铁产业集群;抓好大海粮油第三期工程、嘉里粮油第二期工程扩建,大力支持上上糖业、昌菱糖业加快技改,尽快建成大连惠禹饲料蛋白项目,打造全国最大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实施核电、火电并举战略,尽快正式开工建设广西白龙核电厂,加快防城港电厂建设步伐,建成能源产业集群。
三是创新机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一,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大力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经营环境;制定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向科技型、外向型、环保型、集约型企业方向发展;鼓励其参与国企改革,通过多种所有制资本重组,实现资产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壮大民营经济。第二,构筑生态工业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选择企沙工业园区作为生态工业模式发展试点,有选择性地引进循环企业项目,建立生态工业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建生态工业生产模式,催生经济、环保、社会多赢局面。
(四)大力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
一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步伐,形成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管网连环的给水网络;建造相当规模的污水处理厂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形成技术先进、运行成本低、管理水平高的排污体系。大力抓好城市的亮化、洁化、绿化、美化工程,逐步完善城市的干道系统、通讯和供电管网、燃气管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增强城市聚集和辐射能力。
二是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第一,积极争取资金。积极向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其他商业银行争取贷款;积极向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管委会、北部湾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M”型区域合作内投资平台,争取项目资金。第二,市场化运作筹措资金。首先,财政资金市场化运作。其次,土地资产市场化运作。第三,城市资产市场化运作。
三是着力排除人口向城市、工业集聚的制度性障碍。第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实行开放式户口迁入政策,简化办理户口迁入手续。第二,制定积极的外来人口政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投资移民,为外来人口创造平等竞争就业的机会。第三,逐步建立适应人口流动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养老、失业、医疗为主体,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覆盖城乡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相配套、相促进的现代都市文化格局,建成全民文化素质良好、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文化市场健康发达、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文化强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