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河池城乡正在发生喜人变化,“脏、乱、差”悄然褪去,展露出整齐、优美、清洁的良好环境。我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
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发出在全区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号召后,市委、市政府迅速贯彻落实刘奇葆书记的指示精神,全面部署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章立制,力求长效。10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几次会议,认清抓好城乡清洁工作的重要性,查摆城乡环境存在的症结,并下发通知要求;河池城区和各县(市、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订详细的整治方案,建立严格的各项制度,明确目标任务,深入持久地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形成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成立机构,集中力量,形成强势。为了组织协调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市委,市政府成立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胜利、市长杨才寿亲自出任指挥长,并从各单位抽调近百名人员,形成强有力的整治工作组。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整治指挥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无一例外地担任指挥长,使得整治工作有了组织保障。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按照财政、部门、社会各出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支持环境卫生整治,尤其对那些群众意见大的整改工程给予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赢得了群众赞许。统计表明,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拨付如此多的资金支持城乡清洁整治,是河池10多年来未曾有过的;领导挂帅,群众参与。梁胜利、杨才寿等市领导多次深入城区街巷,明察暗访,倾听群众呼声,并召开现场办公会,严斥部门作为,拍板解决悬而未决的影响环境卫生的老大难问题。各级领导作出表率,纷纷走上街头参加公共卫生清理活动,督促检查整治工作。在整治热潮中,部门和市民积极参与,在做好门前三包工作的同时,自觉揭批影响环境卫生的不良行为,成千上万的群众定期或不定期投身于大扫除活动,踊跃清理公共场所污秽;明确责任,加强监督。为了使“城乡清洁工程”取得实效,各地在整治过程中定人、定责、定标准、定进度、定时限,把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严格问责制度,实行部门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相结合,公开点名曝光完成任务不好的单位和个人,有力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城乡清洁工程”实施以来,河池城乡面貌—新,乱搭乱盖、乱摆乱卖、乱停乱放的现象少了,一大批影响城镇面貌的“污点”被清除,城镇越来越整洁,逐步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下决心解决水质、大气污染问题。促成城区周边企业进行环保技改,尽快实现达标排放,责令城区饮食摊点煤改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城乡清洁的管理力量和保洁队伍,管理部门责任意识增强,提高管理标准,规范执法,严格处罚。各地在发动机关和群众参与的同时,不同程度增加专职保洁员,明确保洁责任,仅河池城区18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就配备了3名保洁员,使保洁队伍长期发挥作用;“城乡清洁工程”得到广大群众热情拥护,群众自觉参与的意识增强了,数以万计的群众投身到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出现多年未见的热闹场面。
在日前召开的动员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决定从12月7日开始,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机关作风、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梁胜利明确表示,发挥“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作用,坚持不懈地抓好城乡清洁工作,为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创造整洁舒适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