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发挥三个作用、打破二个瓶颈,截止12月22日,下达项目398个,完成设计363个,已开工248个,完工159个。 发挥三个作用。一是政府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好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带路人。城区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积极筹集配套资金,加大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区财政配套资金已到位770万元,加快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程。城区还建立了领导、部门定点帮扶的农村建设试点村制度。城区四家班子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以上村,同时,将机关47个部门和单位挂到34个村点上,进行定点帮扶,共为群众村民解决各种问题300多个。二是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为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实施方案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计划范围内,让群众有充分的选择权,制定了申请新农村建设项目审批表,下发到各村屯,由各村屯申请项目,并对群众自愿投工投劳等作出承诺,有效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目前兴宁区197个自然屯,有158个递交了申请,农民承诺自筹资金808.35万元,到位资金431.84万元,承诺筹劳30万工日。三是发挥好社会帮扶作用。城区充分发挥机关各部门、群众团体组织职能作用和影响,加强与辖区企业、单位联系沟通,争取他们支持帮助。向辖区500多家企业发出了倡议书,动员辖区企业捐资捐物,积极参与、支持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企业与村、屯进行结对子帮扶。截至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发动社会捐资484.82万元,为城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打破两个瓶颈:一是多渠道措资,打破资金制约瓶颈。城区为了克服资金不足的问题,主动与南宁市江北公路局联系,采取资金捆绑使用的方式合作建设5条共16.98公里,争取到上级资金306万元,目前这5条公路已全线动工。对于通屯道路刚采取政府聘请技术员指导,出材料费用,农民出工出劳建设的方式进行。城区政府给试点乡镇送了一套搅拌机、震动机、发电机等设备,并对通屯道路每公里增加2000元的设备租赁费,大大降低了修路的成本,解决了投入不足的问题,目前兴宁区通屯道路中,有65条是采取这种模式进行的。对村屯规划项目,每个点增加5000元,兴宁区对今年58个规划村屯,共增加30万元。二是简化手续,打破审批程序繁锁瓶颈。城区对新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出台了50万元以下直接委托,50万元---200万元在城区议标,实行上限控制价审核招标;对一些项目,既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又考虑简化程序节约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