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善环境卫生,首先要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争取群众的自觉参与和大力支持——那隆镇本着这样的理念,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坚持宣传先行,建设打基础,服务暖人心。随着“城乡清洁工程”的进一步开展,那隆镇居民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个山里小镇变洁净了。
学生成为小小宣传员
学生回家向父母宣传清洁卫生知识,使全家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这是江州区那隆镇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人性化管理的措施之一。
居民韦某今年40余岁,像其他的居民一样,他不觉得这个生活了几十年的小镇有什么不干净的地方。自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后,在那隆中学上学的儿子一回家就给他宣传卫生知识和讲卫生的重要性。韦某认为,农村人都是这样过的,哪有那么多讲究?后来,看到儿子越来越讲究干净,韦某自感惭愧:做父母的哪能不如儿子懂事呢!于是,韦某渐渐改变了自己的陋习,再也没有乱扔垃圾、乱吐痰等不良习惯了,还与儿子向家人宣传,使全家都养成了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有时遇到邻居们乱扔垃圾,韦某还会走过去和颜悦色地制止。
学生们除了宣传搞好清洁卫生,还将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清早7点钟,那隆镇中学校园内就忙碌起来,学生们在上课之前来到各自的卫生区打扫卫生。一天两小扫,一周一大扫,这样的卫生习惯使校园始终保持洁净。学校定期组织学生上街开展义务大扫除,加强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培养学生从小讲卫生的习惯。
除了学生宣传外,那隆镇还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镇广播站实行早、中、晚轮番广播,圩日宣传车上街广播,横额跨街悬挂,标语、告示张贴上墙,把《致那隆集镇居民的一封信》印发到居民手上。在集镇繁华地段,还设立有面积达24平方米的大型公告牌,那隆镇环境卫生“八鼓励,八禁止”的卫生公约醒然在目,吸引过往行人驻足观看。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增强了群众的卫生意识,共同参与到营造清洁、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中来。
居民不再乱丢垃圾
以前,那隆集镇垃圾池少,居民乱丢乱堆垃圾现象严重。而镇环卫站只有3名环卫工人,由于任务重打扫不及时,又引起居民的埋怨。那隆镇党委、政府领导意识到,堵不如疏,以方便居民为基本出发点,在主干道两旁摆置了35个垃圾桶,建设一个垃圾中转站,广泛张贴告示,让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大大减少了垃圾乱丢乱堆的现象。
为了使垃圾能得到科学处理,那隆镇投资10.5万元在集镇南面3公里处,征用7亩土地作为垃圾处理场,每天的生活垃圾都能及时清运到垃圾场深埋处理。针对环卫站人员不足的问题,该镇增聘了2名环卫工人,购买了一批环卫服装和劳动工具。镇环卫站做到“每日早晚扫、全天保清洁”,集镇保持干净整齐,居民没有了怨言,都自觉在家门前配备垃圾桶,方便环卫工人早晚上门收取垃圾。
给经营者提供服务
那隆镇是一个“水果之乡”。每到圩日,琳琅满目的水果摆满街道两旁,乱扔乱丢的果皮、烂果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为此,那隆市场物业管理所的工作人员经常到水果摊行对摊主进行宣传教育,与摊主们沟通,给他们讲解《集镇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并给每个固定水果摊配备一个垃圾桶,给临时水果摊点发塑料袋,用于存放垃圾。对物管所如此细致周到的服务,水果摊主十分理解和支持,他们自觉将杂物、垃圾投入垃圾桶中。
此外,为解决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那隆镇分别划定了三轮摩托车、营运客车、农用车等不同的车辆停放区域,并给进入集镇的车辆发放一张车辆停放区域图,司机按照划定区域集中、有序停放。
现在的那隆镇,街道变干净了,市场经营秩序井然,车辆不再乱停放,那隆镇和谐、文明、优美的形象树立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