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浓墨重彩绘蓝图——古交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巡礼


2007/1/4 11:27:03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 

  出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向西行50公里,就到了坐落在吕梁山东麓、汾水之滨,以煤炭资源丰富而闻名三晋的新兴工业城市——古交市。

  如今,当你驻足风景如画的汾河岸边,浏览那匠心独运、造型别致的绿色园林景观;当你徜徉在宽敞整洁、畅通有序的街道上,尽享小城的繁华与安宁;当你登上高高的月亮峁,流连在新近崛起、设施一流的现代化高中校园,俯瞰古交全景,你会感悟到古交的万千变化,会对古交的明天充满信心。

  随着一批批城建重点工程的实施,古交市的城市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焕发出了现代化城市的新气象。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写在市民由衷的笑脸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古交,这座发展中的新型能源城市正日益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基础设施建设篇

  和古交的老百姓谈起近年来古交城市的变化,每个人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几个大的工程来:新一中、汾河景区、火山大桥……这些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古交城市的面貌,也使市民工作、生活和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古交市的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对城市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2003年以来,新一届古交市委、市政府领导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于对古交城市发展的准确定位,立足于古交的长远发展,果断提出了“打通一条路(太原到古交高速公路)、架起一座桥(火山大桥)、治理一条河(汾河古交城区段)、开发一片新城区(火山新城区)、改造一片旧城区(西曲旧城区)”的城市扩容提质发展战略,火山新区开发、西曲旧城改造、汾河景区建设及一批桥路拓宽改造项目迅即摆上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付诸实施。

  古交的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像样的路桥少,市政公用及配套设施落后,三产及相应服务设施更谈不上什么规模和档次。2003年以来,古交市连续实施了一批凝聚民心人气、对古交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项目。除建成古交一中新校区,解决了全市高中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外,还建成了火山汾河大桥,总投资1700余万元,竣工于2004年11月,桥宽30米,长210米,是古交市目前桥面最宽、标准档次最高的市政桥梁。这座桥梁设计新颖,桥栏全部采用汉白玉制成,与汾河景区浑然天成,已成为古交一景,为下一步开发火山新区、扩大城市规模奠定了基础。古交市通过实施治汾工程,投资6800万元,建成了汾河景区,形成了5公里长的绿色景观带,目前汾河景区已成为古交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成为了古交的城市名片;启动了古交至太原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正进行施工设计;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启动了古交国统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目前13万平方米安置楼工程已开工建设。

  立足于为城市强筋壮骨,古交建设了一批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的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有:城市路桥改造。除新建成火山汾河大桥之外,先后拓宽改造了西曲汾河大桥、胜利桥、滩上桥、镇城底汾河桥等5座桥梁,新建改造了滨河北路、迎宾路、义学路、青年路、桃园路、滨河南路、振兴街、金牛东大街等8条市政道路。城市亮化硬化美化。实施了滨河北路、滨河南路、青年路等18条城市主干道路和12条小街小巷的亮化工程;高标准硬化了市内18条主要街道的人行道。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改造。新建了全省一流的市疾控中心、劳动力市场;扩容改造了中心城区4个集中供热站和供热管网,扩建了马兰滩水源厂,改造了城市自来水管网。加强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对王家沟、武家沟、仁义沟等15条边山支沟进行了彻底整治,新建排洪渠3807米、拦洪坝15条、进水口30个、集水池13个,极大地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三产设施改造提升。调动民营资本投资三产设施建设,新建了新王朝大酒店、银苑别墅大酒店、龙飞苑大酒店,改变了古交一直以来没有高档酒楼、饭店的现状,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对外开放形象。

  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为了缓解古交山区交通“瓶颈”制约,2003年以来,古交市先后投资2.42亿元,改造了太克线、榆古线、古离线、古岔线、界梭线、交原线、河曹线、梭白线、河大线等省道、县际和县乡公路,完成了140个行政村509公里的村村通工程,使古交城乡交通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创新机制、重点突破、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古交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上了新台阶。投资1900余万元,改造了河口镇河康大街、马兰镇武马街、镇城底镇雁鸿路和镇中心广场,进一步增强了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为推进古交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统计,2003年以来,古交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共投入资金达5.78亿元。到2005年,古交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61%,比“十五”初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1平方米,增加了3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5.2平方米,增加了4.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9.8%,提高了3.7个百分点;人均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5平方米,增加了2.7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提高了4个百分点;燃气气化率达到89%,提高了12个百分点;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提高了两个百分点。近三年来,是古交市建市以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最多、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是古交市建市以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提升最快的时期。通过近三年来的发展,古交已从一个村镇式的工矿区变为一个初具一定规模和初具良好人居环境,具有一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城市,成为一个向着文明城市迈进的新兴城市。

城市管理篇

    随着一件件城建重点工程的完工,古交的市民们在享受着由此带来的实惠和便利的同时,也在感受着一些悄然发生的变化。细心的市民们会发现,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一天天变得干净多了,变得秩序井然了。

  古交境内山地多,即使是市区内城市空间也不大。一直以来,这座小城留给人们的印象是窄巴和局促。

  古交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将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来抓,体现的是一种城建理念的深化。正是基于对城市发展重要战略意义的深刻认识,才有了三年来大刀阔斧的破题之作和城市面貌的根本性改观。三年来,古交市在城市建设上,既注重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同时在加强城市管理上下功夫,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建管并重,软硬件一起抓,走出了一条城市建设管理的发展之路。

  交通秩序混乱一直是古交城市管理的一大“痼疾”。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从2005年起,古交市开始对城市交通管理动“大手术”。

  一是加强停车秩序管理。在中心城区统一规划设定了950个城市机动车停车点,加大力度取缔路面非法停车行为,做到了“停车入位”。加强行车秩序管理,重新划设了城市道路的行车线。将车流量大、容易发生拥堵的古城街、振兴街、南坪街、当中街、仁义路及大川西路的部分路段设定为单行线,有效缓解了市区的交通压力。二是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需要新增了4处红绿灯、改造了两处红绿灯,新增了三处太阳能黄闪信号灯;在金牛大街安装了电子警察;新增流动测速仪1台。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实行严管重罚,严格查处无牌无证车辆和各类违章车辆;加强了交警队伍的自身建设,规范了其执法行为。

  通过对城市交通管理动“大手术”,古交市的城市交通秩序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基本杜绝了车辆乱停乱放,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不按灯、按线通行,不各行其道等现象,违章率、事故率大幅度降低。

  在治“乱”的同时,古交市还以创建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为契机,并以此为载体,向城市管理的另外两大难题即“脏”和“差”开刀,开展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滨河南路是跨古交市区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毗邻汾河景区。一直以来这里临时建筑多,脏乱现象比较严重。从2004年8月到10月三个月间,古交市组织了以“临建拆除、便道硬化、绿化美化、立面整饰、建筑亮化、交通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声势浩大的滨河南路六项综合整治工程。共计拆除影响景观的建筑7620.1平方米,硬化便道30000平方米,绿化35750平方米,整饰建筑立面111022平方米,安装轮廓灯25093米、射灯698盏、霓虹灯1945平方米、广告牌匾2320平方米、步行灯400盏、草坪灯270盏、栏杆灯10000米,沿路楼顶平改坡1965平方米。整治后的滨河南路目前已成为了古交市的一条景观大道,形成了滨河南路与汾河景区交相辉映的开放式城市景观。

  古交市还狠抓了临街门店整治。在2005年8月到9月间,古交市开展了临街门店整治工作。对中心城区两街十二路1000多间临街商铺的门窗全部改为落地式玻璃门窗,并统一规范、更新了广告牌匾,安装了轮廓灯、霓虹灯。粉刷市内临街建筑立面35万平方米。

  古交还狠抓了城市环境集中整治。今年以来,集中整治了市内河道和中心城区15条边山支沟。加大了对小街小巷卫生死角、公路沿线积存垃圾、边山垃圾以及城乡结合段暴露垃圾的清理清运力度。对过往车辆多、脏乱差相对严重的腾飞路,抛洒严重的滨河北路等路段进行了重点整治,实行沿线循环保洁。加强了对雨、污水井,公厕,路灯等市政公用设施的日常维护。对市区内的2000余平方米破损道路和人行道进行了修补,完成了金牛东大街、桃园路、青年路和南坪街共计43000余平方米的道路重铺沥青混凝土工程,完成了金牛西大街、川西二条共计16000余平方米的人行道改造工程。

城市绿化篇
  2005年金秋十月,在喜庆建国56周年的日子里,古交人民热切期盼的汾河景区园林工程竣工开园了。

  徜徉其中的人们也许不会相信自己的眼睛。几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汾河荒滩;如今变成了一个整洁美丽、风景优美、生态人文特色并重的绿色公园。造型别致的主题广场,色彩交融的花坛草坪,恬美雅致的园林小品,气势磅礴的音乐喷泉,璀璨夺目的灯具灯饰,整洁大方的汉白玉,不锈钢护栏……织成长达5公里的绿色生态走廊,宛如一道彩虹映照在汾河古交岸畔,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汾河景区工程目前已投入资金6800万元。共打坝11.7公里,建设景区平台34.1万平方米,河道平整60万平方米,建设主题广场25个,安装草白玉、不锈钢护栏13.4公里,培植草坪21万平方米。仅凭此一项工程,就给古交市区增加了4.2平方米的人均绿地面积。

  汾水胜景秀,美丽汾河畔。古交汾河景区的治理美化,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起到了改善人居环境、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城市呼吸功能等多重作用,为古交市民创造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环境。

  在建设汾河景区的同时,古交市委、市政府连续实施了以河川绿化和通道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通过沿河布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使城市花成带、绿成片、树成景。煤城古交美了、绿了、亮了,天蓝了,空气清新了。古交市市长李文清表示: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追求环境的治理,特别是污染的治理,为古交人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要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原则长期坚持下去。

  还有花香草绿的水泉寨公园,宽敞整洁的市民广场,社区内各具特色的小游园,街头、道路点缀的一个个花坛草坪,使今日的古交生机勃发。这一切,都贯穿着古交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古交的理念,以及为此付出的不懈的努力。

结束语
  三年五载,只是历史的一瞬。三年来的奋斗铸就了古交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科学执政、执政为民的丰碑,铭刻了古交人民建设家乡、美化家乡的足迹!三年来的奋斗奏响了一曲曲辉煌的交响乐章,谱写了一部部美妙的诗篇!

  今天的励精图治、埋头苦干,酝酿着明天的波澜壮阔、美景蓝图。展望未来,古交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成竹在胸,豪情满怀。面对“十一五”发展的良好机遇,他们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明确提出了古交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围绕建设宜居城市,按照“打破瓶颈,整体提升;北移东进,扩容提质;绿化蓄水,改善环境”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到“十一五”期末,使城镇化水平达到65%以上;对外交通便捷,市内交通畅通,城市交通道路网络基本完善,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平方米以上;新建居民住宅200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2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0.2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5%以上;燃气气化率达96%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净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并网率达90%;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30%,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85%,垃圾弃物收集、处理率达60%。

  围绕上述蓝图,一项项鼓舞人心的新的大工程又摆在了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上:

  ——打通古交至太原高速公路,彻底解决古交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拉近古交与省城太原的距离,促进古交城市整体增值。

  ——抓好总投资约13亿元的11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继续大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开发火山新区,改造西曲旧城及古钢地区,扩大城市规模。

  ——抓好城市绿化,建设宜居城市。

  豪情绘美景,巧手建家园。相信有古交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开拓进取,有古交人民的同心同德、协力共进,古交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不久的将来,一座“生态优美、环境舒适、功能完善”的新兴工业化城市将屹立在汾水之滨,成为一颗熠熠生辉的晋西明珠。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