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湖又名五里湖,位于无锡城区西南侧,是太湖伸进无锡城市的内湖,相传是越国大夫范蠡偕美女西施泛舟隐居之所。新世纪之初,无锡市委、市政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新高度,作出面向未来的科学决策,把综合整治蠡湖地区,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生态山水湖滨城市的启动区、示范区。2002年拉开蠡湖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序幕,科学规划,有序实施了退渔还湖、生态清淤、动力调水、拦污截污、生态修复、道路基础设施和沿湖绿化环境建设等工程,把蠡湖建成了一个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交相辉映,旅游观光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开放式生态型大公园。
复兴吴越宝地再现山水之美
蠡湖地区是无锡山水资源组合极佳、历史人文积淀深厚的一块宝地。但在全国向荒山、向滩涂要粮的年代,于1969年在蠡湖实施了大面积围湖造田,蠡湖水面由9.5平方公里骤减为6.4平方公里。1972年后逐步退耕筑塘养鱼,湖中大面积围网养殖,周边遍布水产和禽畜养殖基地。各种污水直排入湖,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质降为劣五类。每到夏季蓝藻暴发,腥风扑鼻。散乱的沿湖建筑遮蔽了湖光山色,破坏了太湖鼋头渚风景区的环境景观。
2001年9月,无锡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增创生态环境新优势,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的建设目标,蠡湖地区在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开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整治和建设活动,确定了退渔还湖扩大蠡湖水面,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清理围网养殖,恢复整洁湖面;实施生态清淤,重建生态系统;整治沿岸环境,建设景观绿地;构建路网骨架,理顺河道水系;铺设污水管网,实现污水截流的工作重点,充分挖掘与整合蠡湖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资源,在沿葫芦状36公里蠡湖岸线的100~300米湖畔宽度内,建设连片成串的开敞式公共绿地和有创意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节点、休闲娱乐配套服务设施,形成显山露水、和谐宜人的休闲旅游环境。在蠡湖地区的核心区规划建设一个由沿湖开放公园、湖滨居住区、城市公共服务和旅游设施组成的观光旅游休闲服务中心、卓越的山水湖滨新城。
以人为本规划先行 科学统筹整合资源
无锡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环境就是生产和竞争力,稳步推进现代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蠡湖地区规划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惠及百姓的原则,以提升人居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运用现代理念,面向未来,按生态之城、现代之城、人文之城的建设目标高起点勾画建设蓝图。为提升蠡湖地区的规划水平,市政府面向国际招标,对蠡湖地区2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项目实施有效控制,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在规划设计方案论证、深化、确定过程中,既充分尊重规划设计单位的设计理念,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无锡资深专家的意见,以获得一流的规划设计方案。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风景区规划,围绕区域发展目标,蠡湖地区的发展规划科学统筹城乡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妥善处理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建设、整体与局部、眼前与长远利益关系,实现环境保护、环境整治和环境建设的高度统一,避免过于城市化、人工化与商业化。
蠡湖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资源保护与利用。一是保护利用树木资源。在规划环湖路时,采用双向车道,将老环湖路30多年长成的香樟树作为“绿色走廊”保留下来,融入新的环湖路绿化。二是整合利用建筑资源。对原亚洲城、欧洲城建筑,最大限度予以保留和改造利用,使其成为新的配套服务设施和景观点,融入新的环境之中。三是充分利用土方资源。采取就近取土、就地平衡的办法,利用退渔还湖和新城新开河的出土,解决道路和绿化环境景观用土,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四是整合利用水系资源。结合道路和环境景观建设,因地制宜利用好原有水系,完善河道功能,组成“两纵两横”的新水系。五是充分挖掘和利用蠡湖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传承和再现蠡湖的历史文化,实现蠡湖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交相辉映,不断优化提升。
实施综合整治 构建和谐人居
蠡湖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效实施了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科学统筹,实现了建设项目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蠡湖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整治的资金来源,由政府从土地储备中心的土地储备金中调节和向银行贷款,投资蠡湖水环境整治、沿湖岸线环境建设、蠡湖新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搬迁企业和拆迁农民的安置补偿,最后在蠡湖规划建设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出让金中进行资金平衡,以环境建设带来的开发地块土地增值,反哺环境治理和建设成本,为蠡湖环境整治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形成良性循环的资金链。制定推广利用太阳能和生态环保建筑材料,体现节水、节电、节能,做到中水回用、污水零排放,实施综合治水。提高投资商进入蠡湖开发建设的准入门槛,以保证蠡湖生态建设、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
从2002年上半年起,首先对蠡湖进行生态清淤,平均清淤深度0.5米,总计清淤248万立方米。年底启动退渔还湖,至2003年上半年结束,退渔还湖3282亩,使蠡湖水面由原来的6.4平方公里扩大到8.6平方公里。同时清理蠡湖水面的围网养殖和网簖虾浮。结合国家十五“863”生态重建技术课题,全面启动蠡湖生态重建工程,种植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4万多株、沉水植物3600多吨,抛撒沉水植物种子138公斤,投施60多吨螺蛳和数吨鱼类。2003年起,实施道路基础设施和蠡湖沿岸环境建设工程,至2004年完成景区道路并随路铺设截污管网近20公里,完成环湖路一侧从犊山大坝到蠡湖大桥约9公里长、占地面积约142公顷沿湖绿化带及湖岸整治,完成渤公岛生态公园、渔父岛、蠡湖之光、蠡湖广场、蠡湖公园等景观节点和蠡湖大桥建设,以及西蠡湖沿湖岸线山体、主要建筑和景观节点的亮化。建设停车场、公交站台、盲人专道、残疾人通道等一系列人性化配套服务设施,开通连接城区的多条公交线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方便。完成50立方米/秒的防洪调水泵站枢纽工程,并在蠡湖所有入湖河道口建设了节制闸,以实现对整个蠡湖水的调控。先期规划建设农民拆迁安置房,总用地约75公顷,目前已竣工建筑面积26.85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0.44万平方米、1942套。
唤回湖光山色 托起生态家园
蠡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步伐。促进了产业结构改善,一批污染大、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的产业得到调整。促进了分散农居向城镇聚集,工业向园区集中。为集约化使用土地提供了新的契机,控制了污染源,改善了人居环境。
蠡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使蠡湖水质明显改善。水质由过去的劣五类上升为四类,提前两年实现了国家“十五”计划确定的治理目标,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于2004年5月在无锡召开的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总结推广了无锡治理太湖特别是蠡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经验。
蠡湖沿湖岸线整治和绿化环境景观建设,提升了蠡湖及周边环境的品位和质量,使蠡湖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价格大幅飚升。同时也带动了蠡湖周边土地价格的升值,拉动了无锡的旅游发展,激发了外商来锡投资的热情,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蠡湖的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唤回了靓丽的湖光山色,更使无锡人坚定了环境立市、经营城市和环境有价等新理念,真切感受到了将环境作为珍贵资源进行呵护和经营的诸多益处。
现在,蠡湖已成为无锡最大的开敞式免费开放的生态与人文有机融合的大公园、夜公园;成为无锡城市建设的一个闪光亮点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还湖于民、置景于民、造福于民,凝聚人气、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市民自豪感的民心工程;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环境保护与建设整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工程。此项工程荣获了无锡市2004年度“腾飞奖”。建设开放以来,先后一百多个上级部门和外省市考察团体来蠡湖视察或参观考察,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及社会各界的好评与广大市民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