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城市绿化:怎样从“见缝插针”的尴尬中走出来


2007/1/5 15:46:36   来源: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
【字体:  】【颜色: 绿 】 

一、目前国内城市绿化工作中存在的五个误区

  (1)急功进利导致“绿色泡沫”。当前城市绿化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城市绿化中的“绿色泡沫”。一些城市对“经营城市”、“打造良好环境吸引外商投资”等理念的理解有偏差,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绿化的效果,热衷于大规模发展草坪,或者移植大树进城。目前很多城市的水资源短缺,如果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中占主导地位的树木、尤其是乡土树木的种植比例较低,就会影响城市绿地综合生态效益的发挥。“绿色泡沫”既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又使绿化工程与城市现有规模不相适应,增加了财力负担和绿化后续管理的难度。

  (2)“绿化造假”破坏自然生态。近几年,为了追求所谓的“异域风情”和施工管理上的简便,北方许多城市的绿化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造假”现象,也就是在绿化中大量使用以水泥、塑料等材料人工制造的仿真林木花卉。这种现象首先由北京发端,而后蔓延到北方各大城市,并开始影响南方城市,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建设的进程。

  (3)贪大求洋形成特色危机。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城市形象的塑造上。大搞“城市美化运动”或“城市化妆运动”,由于盲目“崇洋化”,其结果是千城一面,被有关专家称作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特色危机”。这种以“包装城市环境”为目标的城市绿化美化,反而造成城市中越来越多的“景观垃圾”,不仅违背了通过美化城市促进招商引资的实衷,而且不利于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造就。

  (4)规划缺位影响城市绿化建设。由于目前我国各城市绿化工作涉及部门很多,往往是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的规划,缺乏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不能从本城市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因地制宜,抓好城市绿色的规划工作,绿化工作停留在“见缝插针”的水平上。加之绿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一个城市绿色水平时,往往以数量规模取胜或以其大广场、大草坪、大花园多少而论优劣。各城市间相互攀比,有些地方见邻近城市绿化动作大,于是便搞出比邻近城市大得多的绿化工程,成为体现地方领导政绩的一个“形象工程”。

  (5)管理乏力导致绿后复荒。城市园林建设及路、滩等“四旁”绿化,不同于野地植树造林,建园栽培后技术与安全管理成本较高,除了需要后续资金投入外,还要相应的技术人才保障。如果没有这两条保障,投入再多的资金也绿化、美化不了城市,甚至还会造成城市绿化绿后复荒。不少城市前些年投巨资建立的一些园林,由于后续管理跟不上而苗毁木枯、荒草丛生、垃圾成堆,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二、领先城市绿化工作中的五大原则

  搞好城市绿化、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涉及面广,具有较强的公共性、社会性和反复性,针对“见缝插针”的普遍问题,为促使绿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各地近年来在这些方面也都进行了一些努力,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原则之一:规划为先。规划是发展的大纲,是搞好绿化的前提和保障。城市所有绿化项目都要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进行严格审批,从源头上把关以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各类绿地达到指标要求,使城市生态系统在时间、空间结构、功能上实现最佳结合,有效抑制生态破坏。

  示范1:苏州推出城市规划绿线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2002年9月建设部审议通过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并于同年11月开始施行,2003年,苏州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苏州市城市绿线管理实施细则》。为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定依据。

  苏州市规定,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道路绿地和生产绿地以及古典园林、风景林地、古树名木规定的保护范围等都要划定绿线,批准的绿线将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违反规定、侵占绿化建设用地,更不能用于进行其他经营。城市绿线的划定,将意味着苏州的城市绿化由“见缝插绿”、“破墙透绿”的同时,步入“规划见绿”的新阶段。

  原则之二:“以人为本”。城市的核心主体是人,城市建设的任务和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在城市绿化建设中,都要始终注意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一目标开展工作。当前,我们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我们的目标是创造宜人的环境。人居环境建设要面向广大群众,重视社会群体。要避免搞中看不中用的人工景观,而是要认识到,绿化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示范2:广州植树带出“以人为本”新观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州近郊的大部分农村已经变成了城区,这部分城区的绿化工作,由于缺乏规划而明显滞后,还存在很大的造林绿化空间,植树绿化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此,广州白云区绿化部门提出了一个“颠覆”人们植树观念的新做法——把植树的主“战场”转移到城市建成区、镇村中心区域,把树种到家门口,使市民“开门见绿”。既能让人们就近、直接地享受到绿化造林的效果,也体现了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宗旨,对实现广州“最适宜居住城市”的城市定位起到更为直接的作用。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