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一条直通港口区光坡镇红沙村、红星村的柏油路上走去,你可看到,农民们有的在张罗着饮食店,有的正忙着把刚捕到的鱼拿到集市销售,有的用手机联系收购商来收购海鲜,有的在蚝排上察看自家吊养的大蚝的生长情况……看到有客人来则一张张开心的笑脸相迎并打着招呼,这里看不到乱扔的垃圾,老年人在悠闲的聊家常,小孩们在高兴的玩耍。这是港口区在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该区在新农村建设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2006年该区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修建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水、电、路等。大力发展市场销售前景看好的高效经济作物,通过加大推广优势和特色农业的生产种植力度。农产品结构和品质不断优化,有效地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耕作习惯,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港口区耀辉饲料开发有限公司、防城港市欧派淀粉开发有限公司、港口区海瑞木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及龙头企业相继落户该区,成为该区农业品牌的新亮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该局通过上下联动,多方筹措资金,采取多形式、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促进农民增收。据统计,2006年该区举办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22期,参加培训人数2080人,印发技术资料5000多份。全区新增农民外出务工707人(2006年全区累计外出劳务人数已达1.36万人),农民外出务工增收272.2万元,实现全区农民人均增收47.1元。2006年该区全年减轻农民负担共101.64万元,其中落实农业“三补贴”政策减负23.5万元,教育部门减负78.14万元,全区人均减负17.5万元。该区通过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436元,比2005年增加201元,增长6.2%。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火如荼,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2006年,该区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累计156场,极大地丰富了全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大力开展“五乱”治理活动,截至目前,该区出动干部群众1.3万多人次,投入经费70多万元,该区的环境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城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进一步净化、美化,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同时以文明村镇竞赛活动为载体,把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和现代化小康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从整治村容村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入手,组织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六个一工程”建设,改变了农村存在的脏、乱、差现象,深入开展“五下乡”活动,在丰富广大农民的生活之余,把科学的、文化的信息传播到乡间田头,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篮球赛、猜灯谜等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生活。
并且,在村两委换届中注重选好配强村委会班子,全面深入推行村务公开工作,提高村委会工作的透明度,使村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群众对村委会工作感到满意,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干部为群众谋利益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吴国彦 黄乃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