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饮用水质量是否有保障?有关部门又是如何为我们提供这些保障的呢?带着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近日记者随同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专门负责水质监测的工作人员,对他们从取样到化验分析进行了一次全程"跟踪"。
12月23日,是我市入冬以来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天。冒着严寒和细雨,记者和环保局环境质量监测站的三位工作人员一行驱车来到瓦窑自来水厂上游100米处的江边,准备采集样水。按照要求,取样必须在江面进行,记者和两位负责取样的女同志分别乘着一条竹筏晃晃悠悠地来到江心,开始工作。取样可不是简单地在河里带一些水回去,它对取水的位置、盛装样水的容器甚至取水的方法都有严格的要求,还要测水温,因为在不同温度下取到的样水分析化验方法也有所不同。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仔细工作,采样才终于完成了。
马不停蹄,我们立即将采集到的样水带回到监测站的实验室,交由专业实验人员进行分析化验。在实验室里,记者看到,各种专业的仪器、不同的试剂和繁多的化验数据让人眼花缭乱。记者本来想向他们打听一些专业知识,好在写稿时"卖弄"一下,可是他们一连串的专业术语让记者听得一头雾水。至于记者提出是否有一些简单的操作程序方面的资料供记者参考时,他们笑着拿出一本足有10厘米厚的“大本头”,吓得记者连忙摇头投降。
在这里记者虽然没有完成向读者“揭密”水质监测过程的任务,可是还是从其严格、繁琐的化验过程和专业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中得到了足够的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每天都要入口的饮用水是值得放心的,因为有了这样的"保护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