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之城
 杨宋小城镇绿化美化工程
 丽湖馨居绿化
怀柔区位于北京东北部,是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全区总面积2128.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总面积的88.7%。区辖12个镇、 2个满族乡、2个街道办事处,共284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7万,是北京市所辖面积较大、资源较丰富、人口最少的地区。
怀柔区作为北京上风上水的地区,承担保证首都供水、阻挡西北风沙侵袭的重要职能。全区98%以上地区属北京市一级、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是北京北部的绿色屏障。多年来,在全绿办、首绿办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怀柔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理念,在城市和生态大环境建设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绿为体、以水为魂,实现了优美宜居。怀柔一半山水一半城,以三纵七横的主干路和七个大型环岛为交点,十几个公园分布在交通干线两侧,各具特色的道路、公园等绿化景观形成了点、线、面、带相结合的绿化体系,使怀柔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绿化美化水平和档次全面提高。
良好的城市环境、生态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怀柔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被评为第一批全国绿化造林百佳县、京郊首座园林式城镇,被社会各届誉为“首都后花园”、“京郊明珠”。
一、强化领导,科学制定完善规划
(一)完善组织,强化管理。2002年怀柔撤县设区后,立即调整了绿化委员会组成人员,委员会共有12人,由区长任主任,常务副区长和主管区长任副主任,下设常设机构绿化办公室,每年区财政都安排固定的专项经费,为推动全区绿化美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化美化工作,将其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年来坚持与各区、县签订绿化任期目标责任书。怀柔区在认真贯彻落实责任书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区主要领导每年都要抓绿化示范点建设,结合实际,每年专门制定绿化美化折子工程,明确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各镇乡绿化美化的重点项目,逐一落实各绿化项目的任务要求和完成时限,做到责任到人,通过宣传发动、会议推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使全区人民主动参与绿化美化的意识普遍增强,有效地促进了绿化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并保质保量完成了绿化任务。
(三)结合实际,科学规划。怀柔区从首都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北京绿色屏障的定位出发,坚持把城市绿化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纳入怀柔区总体规划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优美宜居,注重方便、服务群众的原则。特别是《北京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后,把怀柔确定为“北京东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北京的新城之一、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后,怀柔在“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涵养生态、保护水源、发展生态产业的职能,正以“三大板块、两大基地”建设为龙头,以“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标准,全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努力打造首都一流的生态环境、宜居城市。
二、以人为本,实现城市绿化园林化
怀柔城区一半山水一半城,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在城市建设上,怀柔坚持“以人为本、以绿为体、以水为魂”的理念,以“建设特色化、绿化园林化、城市宜居化”为目标,相继改造扩建了世妇会纪念公园、万米健身公园等10个公园,拓宽改造了青春路、府前街、开放路等10余条道路,大大改善了城区整体环境,提高了绿化美化水平,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提供了最佳的环境。目前,8平方公里的建城区实有园林绿地392.7公顷,绿化覆盖率为52.2%,绿地率49.08%,人均绿地面积57.49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2平方米。与95年相比绿化覆盖率增加了5%,绿地率增加了4%,人均绿地增加了6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增加了5.8平方米。
(一)公园建设。按照观赏性、娱乐性、生态性、实用性融合统一的原则,2001年至2004年怀柔共新建和改造公园10处,公园总面积81.16公顷,大大增加了怀柔山水园林城市的文化内涵。
占地215亩的体育健身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突出其生态效益,因地制宜,挖池堆山,创造地形变化,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集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活动场所。世妇会纪念公园,规划面积66.8万平方米,其中陆地面积39.4万平方米,水面面积 27.4万平方米。公园用水全部采用中水,这也是北京地区首座全部利用中水的公园。在公园设计上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绿为主,以水为线,以史为魂”的指导思想。以女性的“阴柔”为主题,以世妇会友谊林为依托,强调“阴柔”之美,突出女性特色。公园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增加了城市景观,而且开创了国内以宏扬女性文化为主题公园的先河。 (二)街道绿化。怀柔城区主要是“三纵七横”的道路结构。近年来,我们先后对青春路、府前街、开放路等主要路街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使怀柔城区的通行能力和环境景观得到明显改善。
全长4300米的开放路,绿化采用街头绿地的模式,道路两侧形成了20多米宽的观赏、休闲绿地。在地形上采用自然起伏的微地形处理手法,绿地的整体布局以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种植方式,草坪中不规则地点缀高大的常绿乔木作为背景,前面植以流线型色带,并点缀花灌木及形态各异的布景石。部分绿地建成休闲绿地,修建园路、水池、小桥、平台,安放了座椅、健身器。营造了集观赏、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形成了建筑、道路、人三者共存的和谐空间,成为怀柔城区靓丽的风景线。府前街是城区的一条主要街道,地处繁华地段,2001年,对府前街进行大胆拆墙透绿、拆违建绿改造。改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组成几何图形,增加了道路的通透感和观赏性。打破道路两侧一家一院的传统格局,拆除围墙和大门,统一建成约4.5米宽的绿地,使府前街成为怀柔城区的第一条无围墙街道。
(三)居住区绿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居住区绿化指导思想,开展了“减草增树”行动,尽量扩充绿色空间,共减少草坪2000多平方米,增补植各类乔木、花卉苗木20余万株,既起到了绿化美化效果,又降低了水耗,增强了吸尘纳凉的作用。目前,城区有20多个居住小区被授予花园式单位称号,所有的新建小区都完成了绿化美化的新建和改造任务。
(四)新城绿化。为创建绿色模范城市,我区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新修订了的《怀柔区总体规划》,提出了城市东扩南移规划方案并通过审批,实施了“三大板块、两大基地”建设,向东南建设怀柔东区,向南建设庙城新区、向北发展红螺山旅游度假区。区委区政府按照绿色城市要求,从城区向四周扩散,改造了红螺路、迎宾路,111国道东移至城区外,新建设了东区1号路、3号路、杨雁路,富密路,贯穿怀柔南北的111国道改造开始施工。道路改造工程的实施,使怀柔的城市功能更加完善,道路的高层次绿化,将有力促进怀柔争创绿化模范城市工作。
三、积极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努力建设首都绿色生态屏障
怀柔区作为首都的北大门,承担着建设首都第二道和第三道绿色屏障的重任。近年来,我们以“绿化首都,服务奥运”为目标,按照“远绿山、近绿川,重点绿化旅游沿线”的思路,投资3.18亿元,重点建设了“三大生态工程”,境内主要干线公路、旅游沿线两侧形成“环境优美、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绿色长廊,整体绿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04年底,全区林地面积239万亩,林木覆盖率达75.1%,森林覆盖率达53.2%,人均活立木蓄积达6.3立方米,林业总价值达84.5亿元。山区林木覆盖率达79.5%,森林覆盖率达56.9%;平原林网完好率达90%以上,平原林木覆盖率达24.6%。与1995年相比,全区林木覆盖率增长了20.7%,山区林木覆盖率增加了21%,平原林木覆盖率增加了11.6%。
(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自2000年以来,实施爆破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农田林网、人工造林、退耕还林作业面积47.2万亩。其中,造林面积22.8万亩,植树1671万株。新增林地面积13.61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了4.4个百分点。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气达到77%,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06.36平方公里。
(二)百公里生态谷绿化工程。以“发展生态涵养区,建设宜居城市”为指导,以“兴绿富民”为目标,从2002年起,投资8770万元,在111国道沿线修建水利设施357处,完成爆破造林、大苗造林、中幼龄林抚育等8.4万亩。工程建成后,项目区内的林木覆盖率增加3.6个百分点。总保水量增加76.77万立方米,每年可拦蓄泥沙47吨;水源区每年多蓄水10.1万立方米,回灌地下水100多万方,改善耕地1800亩,改善精品采摘果园1200亩,每年新增综合收入2920万元。
(三)绿色通道工程。以“道路绿化林荫化”为目标,按照“多林种、多树种、多色彩、多植物、多层次,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气势宏伟”的绿化原则,高标准的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共完成绿化长度39.6公里,面积1.05万亩,植树64.3万株。
四、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绿化美化工作
为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区绿化办设有专职宣传员,每年制定具体宣传计划,在全区分别设立宣传站(点),通过电视、电台、报刊、展板、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绿化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植绿护绿。目前,怀柔公民的绿化意识率达到90%以上。全民义务植树、绿化基地建设、花园式单位的创建、各种纪念林、友谊林建设等项工作都取得很好的成效。
为了给广大市民植树提供方便,怀柔区每年都安排义务植树点,并向社会公布。几年来,中央、国家、市属单位领导人,每年都到怀柔区参加义务植树。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彭佩云、国务委员唐家璇、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国土资源部长孙文盛等领导多次到怀柔参加植树活动。2005年的义务植树节,我区以“营造绿色家园、推进城市化进程”为主题,在怀北镇大水峪北山举行了由中央、市属单位参加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区四大机关带头参加,参加人数达2000余人,植树4000余株。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义务植树已经成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2%以上。每年平均完成义务植树85万株,其中农民义务植树50万株,赴怀、驻怀、区直单位完成35万株。目前,怀柔已形成两家义务植树基地,其中中国科学院1982年在怀柔区怀北镇怀北庄村西建立义务植树绿化基地,基地总占地面积0.42万亩。23年来,累计组织中科院赴怀义务植树34.1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任务191.6万株。成活保存率96.2%,扩大绿化面积1.2万亩。中国科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首都和国家机关绿化先进单位和护林防火先进单位。2004年,中国科学院新辟绿化基地,将绿化责任区落实到大水峪水库。规划绿化工程总面积0.5万亩。北京市旅游局1982年在怀柔区怀柔镇卢庄村红螺山建立义务植树绿化基地,总面积0.65万亩。绿地认养、认建全面开展,北京慧友公司出资10万元认养桥梓镇的文化广场。
怀柔从2002年在各镇乡开始创建园林式小城镇。北房镇坚持绿化美化与城镇建设同步发展,突出环境建设、生态建设优先的发展原则,对不同区域的绿化设计体现不同的功能定位。 2003年,镇中心区绿化总面积达到50余万平方米,共栽植绿化树木180万株,建成了占地118亩的生态园和7个花园式单位,绿化覆盖率达60%,人均绿地70平方米,被授予“首都绿化美化园林式小城镇”称号。汤河口镇作为山区镇,坚持绿化美化工程与小城镇同步规划。2004年,该镇用于绿化美化投资2000余万元,镇域林木覆盖率达到73.34%,镇区内人均公共绿地51平方米,建设花园式单位6个,被授予“首都绿化美化园林式小城镇”称号。目前,全区已有杨宋镇、北房镇、汤河口镇3个镇被市政府和首都绿化委员会授予“首都绿化美化园林式小城镇”称号。
目前,我区已形成了以怀柔城区和各镇为中心,辐射3个开发区、农村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创建“花园式单位”的格局。截止2004年底,怀柔共评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145个。2005年计划再创建花园式单位40个。
五、提高科技含量,巩固绿化成果
(一)加强培训,推广新技术。结合生态建设重点,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基础,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区、镇乡、村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力度,年培训2万人次以上。在实施绿化美化建设中,有计划地推广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打造精品绿色景观,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对建成的绿地进行养护和管理,增加养护管理的科技含量。
(二)采取五项措施,巩固绿化成果。以“力争无警、确保无灾,控灾1‰、防治100%”为目标,不断加大管绿护绿工作力度。经过努力,怀柔区已连续十年无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实现持续控灾,无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没有破坏绿化成果案件发生。
一是加快护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以来,组建了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增加了防火通讯设施、交通工具,初步建成了森林防火网络监测系统,对重点林区实现了全天候监测,为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提供技术保障。
二是加强林业执法和山火扑救队伍建设。近几年,我们投资近千万元,组建3个森林公安派出所和4支扑火中队,基本实现了山火扑救的专业化、技术化。扑火队伍的建立,提高了对山火的快速出击、快速扑救能力,强有力地保护了森林资源。
三是实施了生态林管护机制。2004年,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每年投资4100万元,组成8665人的管护队伍,负责对全区196.5万亩的生态林进行管护,在保护绿化成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建立了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网络。我区在全市率先组建了森林病虫防治专业队伍。共设置国家、市、区级测报点131个,监测覆盖率达95%以上。每年春季在慕田峪旅游风景区、京密引水渠、101公路等重点地区开展飞机防治,秋季以防治板栗食叶害虫为重点,采用地面熏烟与常量喷雾相结合的措施除治害虫。同时还加强苗圃产地检疫及外调苗木复检等项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检疫对象的传播,对保护我区的林业资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是开展古树名木管护工作。怀柔区共有古树3101株,其中一级86株,二级3015株。在古树名木的管护上,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责任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完成了工程设施建设和常规化养护管理工作,对所辖古树逐一进行了登记、拍照、挂牌、建档;采取建围栏、科技复壮、生物防治等措施,使古树名木得到了应有的保护。
几年来,怀柔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的理念,不断强化首都生态屏障建设,推动城乡绿化一体化,在全绿办、首绿办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绿化美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充分发挥了首都的挡风墙、过滤器、造氧机、背景幕的重要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北京市确定的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大绿化工作力度,勇于创新,真抓实干,为首都整体绿化美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