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市有关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精神,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柳城县在“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中,坚持“长”“短”结合,多措并举,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还设计“自选动作”,确保这一工程落到实处。
“自选动作”树典范
每个月的30日一大早,柳城县县城大埔镇就是一派热闹景象,大街小巷都有拿着扫把、锄头、铲子忙着清扫街道的人——依照惯例,该县干部职工这一天都要上街开展环境卫生大清理活动。从2006年6月开始,柳城县把每月的30日定为县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大清理活动日。同时规定,各单位除了要做好本单位室内卫生外,还要按照“门前三包”的要求,做到无杂草、无堆积垃圾,疏通水沟并形成制度。每个月由县建设局对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每个季度由县文明委组织协调进行督查。
与此同时,该县划分了各个卫生清洁责任区,由各个县领导担任责任人,各单位分片包干定期整治。这一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效转变了干部的思想认识,群众也从中受到教育,干群投入到维护城乡清洁卫生行动中,自觉树立公共意识,践行公共道德,规范公共行为,柳城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大为改善。
“五乱”先治擦净“脸”
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等“五乱”常常是影响一个城市环境的因素。在“城乡清洁工程”中,治理“五乱”成了柳城县“城乡清洁工程”的重中之重。
柳城县县城街道本来就不宽,而90%以上临街铺面还占道经营,这就让群众“无路可走”了。为实现“经营入室、车停有序、广告规范、地面清洁、工地不乱、绿化成荫、亮化优美、交通顺畅”,该县专门制定了《柳城县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大整治行动方案》,首先对占道经营进行整治:对不按城建部门规定、超出范围经营的摊点、店外店、棚亭、夜市摊点,一律予以取缔和拆除;要求所有占道经营的都进入室内、进入市场经营,还道于民,还路于车;对有关违规经营的单位和经营户,则实行“一次警告二次处罚三次吊销营业执照”的制度,严肃处理。为此,该县城管队还专门增设了一个流动中队,加大了对流动摊点、广场夜市等摊点和占道经营、跨坎经营、乱搭乱盖、店面乱倒乱丢垃圾现象的整治力度。
交通方面,该县强化对城区停车秩序的管理,加强了对城区搭客三轮车、出租车乱停乱放的整治,同时规范出租车营运,加强出租车驾驶员教育,保持车体、车内清洁卫生,提高服务水平。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县城车辆停放有序,均停放在规定的泊位。
为配合城乡清洁工程的顺利开展,为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清洁的生活环境,县环卫站拓宽了工作区,加大了城乡接合部、老街及一些小区菜市场的卫生清理工作,大力清除卫生死角。去年底,该县还投入50000元购置了100多个果皮箱,安装在县城各主要街道及公共场所,改善了城区街道的卫生状况。
城乡互动展新颜
柳城县还建立县乡村三级综合整治督查组,加强对整治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三次整改不合格的,对责任单位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强化“不扫地就扫人”的意识。为此,各乡镇村屯均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建设新农村,改变农村生活环境。
该县东泉镇就加强了环卫工作的管理,对城镇卫生死角进行重点清理,同时实行每周定期分区包干制,组织政府部门及单位干部职工对主街道进行全面清扫。
在各村屯,村容村貌也有了不少改变。每个星期,在太平镇黄宜村隘计屯,都可以看到六七个老人在清扫村中道路。老人们说,自己年纪大了干不了农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算是为村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力吧。在隘计屯,节日开展大清扫活动已成了不成文的规矩。此次“城乡清洁工程”铺开后,老人们便主动承担起了日常的清理工作。
该县还将组织“爱我柳城、美化家园”活动,以鼓励柳城人在柳城创业、置业和消费,为柳城今后的发展聚集人气、商气,同时把“城乡清洁工程”作为一项全民运动,形成“人人动手、美化家园”的氛围。(雷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