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城乡清洁看容县》之二:城乡联动 创新机制


2007/1/21 13:46:31   来源:广西广播网
【字体:  】【颜色: 绿 】 
  在容县农村,不少村庄象城里一样:村边有了垃圾池,庭园种花种树,门前有绿化带,狗戴上铁链,猪鸡实行圈养。村民们用上卫生厕所,养成袋装垃圾习惯,地面干干净净。这是容县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向乡(镇)村延伸、实行城乡联动、创新发展的新气象。

    城乡清洁工程的难点在农村。因此,容县以创建文明村镇和卫生镇、卫生村为载体,评选“清洁户”,将“门前三包”、分区负责、环卫专业管理等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向农村推广。城里人出钱出力出技术协助农村硬化道路,治理污水臭水,改水改厕,推广使用沼气。每个乡镇都成立了环卫队,把清洁卫生工作辐射到村屯。县环卫站208名干部职工,除了每天要完成城区65万平方米的地面清洁卫生,还经常深入农村,把城区环境卫生工作管理经验介绍到村村寨寨。容县环卫站站长赵克说:

    “我们容县环卫站的工作人员经常到农村底下去,指导他们怎么按时用袋子和桶定点倒垃圾。怎么做好‘门前三包’的工作。”

    为了解决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东光村、厢西村垃圾长年无人清理,严重污染环境的难题,容县环卫站主动与这两个村签订了垃圾处理协议,派出专人定期进行垃圾清理,大大地改变了两个村的清洁卫生状况。东光村村民饶汉华高兴的告诉记者:

    “当初满地是垃圾,一堆堆垃圾沤得很臭,村里要搞卫生也很难。现在环卫队每两三天就有一个人来负责运走垃圾,这种做法比较好。”

    城乡结合部清洁卫生死角多,责任又往往不明确。容县实行了城区、乡镇、自然村三级联动的办法,使原来的清洁卫生盲区得到了有效整治。地处城中的容州镇出力又出资8万元,在7个城中村交汇点,搬掉一座座垃圾大山。副镇长莫杰平说:

    “对一些常年没有人清理的死角,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打扫。我们镇里面、村里面请一些工人、村干部一起做,请一些学生帮忙,实行‘门前三包’。”

    容县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农民清洁队、环卫队、环卫站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容西乡西山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致决定,成立了广西第一个村级环卫站。他们不拿财政一分钱,不占政府一个编制,靠4个农民就搞好全村清洁卫生。去年,这个村环卫站处理垃圾1100多吨,1万多人受益。容西乡党委书记、镇长陈松说:

    “过去政府成立环卫站呢就是由政府出钱,我们通过有服务、有收费的办法,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做到政府指导,村委会搭台,广大群众共同唱戏。”

    西山村环卫站的成立,让原来为环境脏、乱、差伤透了脑筋的西山市场服务中心主任朱克胄喜笑颜开。他告诉记者:

    “以前我们又要搞工作又要管卫生,经常就是简单扫一扫。成立这个村级环卫队以后呢,这个环境卫生啊、乱摆乱卖啊都是搞得比较好了,专业性比较强了。”

    成立了村级环卫站的西山村是这样,那些没有成立环卫站的村屯也各有自己的办法。作为自治区级“国兰生产基地”的祖立村立垌屯,除了落实两个人每天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时清扫之外,还坚持每周在全屯范围内开展一次大扫除。立垌屯村民杨少宗说:

    “现在我们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注意环境卫生。我们房前屋后的卫生都搞好了,还有公共的地方也很注意,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好了。”(记者 郭莹莹 吴仁金  通讯员 秦崇广 卢广汉)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