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邕宁区农业局按照城区党委、政府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担负的任务和职责,以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服务为动力,努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对促进农民增收成效显著。
一、实施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百万农民培训工程。2006年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148期,参加培训25358人,占任务25200人的100.6%,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3387人,完成绿色证书培训1300人,完成培训任务的100%。印发技术资料3.38万份,专家讲课152人次;组织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农村劳动人1000人,转移就业917人,转移就业率91.7% 二、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2006年10月由农业部、财政部下达“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落户邕宁区,项目由邕宁区农业局和水产畜牧局负责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紧绕城区粮食、糖蔗、水果、蔬菜、桑蚕、中药材、肉鸡、肉猪、肉牛以及水产等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并结合“一村一品”的发展,选出35个示范村,每个示范村培训学员40名,共培训1400人。目前培训已在城区5个乡镇全面铺开,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学员主要是善于热心带领周围群众一起奔小康的专业农民,通过学员传帮带的作用带动周边群众一致富。
三、依托广西广播电视学校,与城区委组织部、水产畜牧局联合举办农村中专班。农村中专班学员主要来自各村委干部、村级农技员,他们将通过参加广西广播电视学校两年的函授学习,取得中专文凭。目前已经招收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学员64人,畜牧专业67人,计划2007年1月底开班。经过两年较系统的培训,毕业的学员理论知识和农业生产技能将会大大提高,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强化农民培训,以城区主导优势产业为根本点,把农民在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进行知识培训,使农民掌握了种养技术,提高了劳动技能,并以点带面的传帮带,有利于把该城区的主导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如通过加强优质水稻种植技术培训,使2006年优质稻的推广种植占水稻面积的82.5%,实现产值1.3亿元,带动农民增收超千万元;通过淮山定向结薯技术培训,使我城区淮山种植达2.3万亩,产值达9490万元,促进农民增收近2000万元,甘蔗测土施肥技术培训、桑蚕高产技术培训、蔬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等都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通过“阳光工程”培训,使有职业技能的农民外出务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