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民主管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7/1/29 10:28:06   来源:武鸣县新闻信息中心 
【字体:  】【颜色: 绿 】 
     太平镇林渌村是个集体经济不足两万元的村子,2006年该村紧紧抓住自治区把武鸣县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调动起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争取上级支持资金3.8万元、水泥316吨,发动群众集资、捐资12万元,组织群众义务投入9000多个劳动日整路基,修水利,在村里做了一件件让群众满意的大事。

  修建一个可容纳600多人的村民广场;完成村道屯道硬化建设项目12个,其中下岜、广寺、兰中屯屯道硬化3条,总长2.4公里;广寺、兰中、伏李主巷道硬化8条,总长1.3公里,支巷道15条(400多米);硬化村委办公楼前两个路口30多米;修建(硬化)绿宿、傍类(土名)机耕道2条,共80多米;硬化流量为0.3立方米的坝符(土名)水利渠道1.75公里。发动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389人,占全村人口的91.3%;成立西红柿协会,发展西红柿种植700亩,带动建立协会种植基地2000亩。

  2006年自治区把武鸣县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后,建设新农村,如何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是当前值得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林渌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和领会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坚持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实行民主管理,村民自治,要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为核心,加强班子建设。因此,村党总支发挥核心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心实意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虽然村里较贫穷,但村组干部都怀着一颗强村富民的心,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组织群众抓住机遇建设好家园,村里上下形成了一股凝聚力。在整治村貌、硬化村屯道路工作中,碰到一些猪栏、牛栏需拆除,个别群众不同意时,村干部都及时到场做工作。有些事务需要召开村民户代表会议解决,村委干部都不分白天黑夜前往屯组指导。兰中屯组长苏以松,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家里没有安装电话,工作不太方便。村干部除了生活上多关心外,还在工作上帮助支持他。如该屯硬化村屯道路,对河沙、碎石、水泥的调拨,村干全部帮助他进行联系,使他得以安心开展工作。在他的带领人,该组大部分碎石都是义务投工完成,在每人集资60元,资金不够的情况下,他组织全组劳动力以清除县级公路的杂草,得到的1000多元劳务费全部用于道路建设,并联系在外工作的30多人捐款3000多元,使该屯主巷道硬化得以实施完成。2007年受台风影响,林渌村里4户特困户房屋倒塌,2户五保户危房。在村“两委”干部的领导下,在上级补助资金支持下,村委组织屯里党员群众义务搬运泥土、瓦片,帮助特困户建起了新房。村民都说:村组干部真心为民,我们建设新农村就有了主心骨,上下就能形成凝聚力,我们建设美好家园就有了信心。

  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因为集体经济收入薄弱,要办什么事都得靠群众集资,想办法争取上级支持,所以,村民“一事一议”讨论决定显得非常必要,而村委领导的引导也非常重要。林渌村委会从尊重农民意愿这个实际出发,从村民实际出发,聚财办事。群众迫切希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村委就从这一愿望出发着手发动群众筹资。为了解决伏李屯120多亩水田灌溉问题,2006年6月份,村党总支决定争取上级支持水泥,组织群众集资投劳硬化坝符渠道。由于涉及到5、6、7、8、17五个组130多户群众,集资必须得到村民的同意,由于筹资额大,群众意见不一。村两委先后组织召开3次屯理事会成员会议,研究制定初步实施方案,分期实施,水泥争取上级支持,第一期按每亩水田集资50元,村民义务投工完成。最后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通过了这个决议。在村委委员林锦均带队下,组织群众经6天义务投入500多个劳动日,硬化了坝符渠道1750米,为农民增收打好基础。广寺屯在硬化主巷道工作中,每户集资150元,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林宁帮四个堂兄弟每人捐资2000元支持,使该屯道顺利竣工。第5组长期在外经营建筑的黄巨军,听说村里搞村路建设,得到县政府水泥扶持,但资金不足,他立即捐资1000多元,并放下手中的生意,联络在外经商的农友捐资,共筹得捐资7000元,用5天时间,组织群众硬化了主巷道800多米,支巷道80多米,全屯基本实现道路硬化。该村党总支注意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作用,推进村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对于村里的事务,要求每做一个项目,村委都把收支情况上墙公布。较大项目实施过程,还召开村民会议进行逐笔公布。有些屯组还把收支情况打字复印到村民手中,如伏李屯管委会将本屯23户的集资情况和村屯的收支情况打字复印,发到每户村民手中,且用大字报形式张贴在公共场所,方便村民相互了解和监督。

  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更是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争做发展经济的带头人。林渌村“两委”根据本村村民喜欢擅长种植西红柿的特点,充分挖掘西红柿发展潜力,组织成立了以“支部+协会+基地+农户”为模式的西红柿专业经济协会,为农民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一条龙服务,极大提高了群众冬种的热情。该村去冬今春冬种西红柿达700亩,占水田面积的68%,并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的西红柿种植,形成基地连片生产,面积达2000亩,比去年增加500亩。下岜屯道路坑坑洼洼,群众出行极为不便,党总支村委会多次召开村民会议讨论修路。该屯58岁老党员卢建生带头交款,与组长入农户宣传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做筹资动员,并每天起早摸黑参加屯里义务上山打石头,一直坚持了二十多天。在他的影响下,群众纷纷响应,及时交足集资款,投工投劳,备足500多立方米的碎石、块石,屯道终于得以硬化。这条宽3.3米,长1公里的屯道已在秋收前竣工。去年以来,村委分层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户代表、妇女代表、村民大会,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让群众全面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和意义,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除争取上级资金、水泥支持外,发动群众集资、捐资12万元,组织群众义务投入9000多个劳动日整路基、倒水泥,上山打碎石850立方米,块石250立方米,修建村民广场,硬化通村通屯道路,完成建设项目十多个,为群众办了一件件好事。

  林渌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呈现出民主治村凝聚力强村民踊跃参与,特色经济稳步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初见成效的良好局面。这是该村认真开展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活动带来的新气象。眼下,该村700亩冬种西红柿即将上市,预计仅西红柿收入就将能给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元以上。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