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2007/1/29 14:24:02   来源:厦门市委文明办
【字体:  】【颜色: 绿 】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海沧区以厦门争创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根据区划调整的实际,及时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并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协调指导,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实加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及时调整两镇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队伍,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开展“温馨海沧”农村文化活动和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小区)、“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水平,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

    一、创新创造,探索农村环卫管理工作新模式

    从创建活动一开始,海沧就充分认识到,环境卫生工作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对于海沧这么一个农村面积比较大、农村人口占全区85%以上、城市化进程还有待进一步加速的地方来说,村镇环境卫生管理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把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卫生状况,作为创建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探索农村环卫管理工作新模式,推行环卫城乡一体化,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初步建立起农村环卫管理长效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村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及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强化农村环卫队伍建设,推动农村环卫工作的良性发展。去年10月17日,海沧颁布了《海沧区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海沧在全市率先实行环卫工作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海沧还以创建活动为契机,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指标要求,制定了《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海沧区市容环卫行业保障方案》,明确要在海沧镇、东孚镇建立健全村级环卫作业队伍,确保每个村都有一支环卫队,负责做好村里环境卫生的保洁工作。到目前为止,两镇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村级环卫作业队伍,全区共拥有村级环卫作业人员303人,从而保证各村环卫作业的正常开展。

    二是整合队伍,强化制度,率先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针对村级环卫作业队伍制度不够健全、管理相对简单化的问题,海沧很快就把建立农村环卫长效管理机制提上议事日程,政府常务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确定由国有企业海沧市政建设管理中心介入,将村、镇两级的环卫作业队伍统一管理起来,所有环卫作业人员由市政中心全部接收,工资也由市政中心发放。市政中心下设4个管理站,负责管理片区的环卫工作;以各行政村为作业班组,采取承包制,负责本村日常保洁工作;对保洁队伍进行日常巡查考评与综合考核,确定考评等次,考评优秀者以承包金额为基数给予奖励。通过这样的操作,我们把公用事业公司对环卫工作规范化管理和高效率服务的体系延伸到农村,初步构架起一个完整的环卫作业管理系统。

    三是加大投入,保障农村环卫工作水平稳步提升。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的覆盖面,一方面,我们把农村环卫队伍的工资及日常维护经费都纳入了区财政的预算盘子,每年环卫经费达800多万元,其中仅工资一项就要投入200多万元;另一方面,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都纳入财政基建计划中予以考虑。针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影响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集中处理等问题,去年以来,海沧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新建改建24座农村垃圾转运站,这些工作已经在去年7月份完成;再加上原来就已建成的5座,现在海沧共有29座垃圾转运站,实现了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垃圾转运站的目标,而5座农村清洁楼的建设也已经获得立项批复,正在顺利的推进之中。这些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逐步杜绝了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的不良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我们下一步更好的推行农村环卫长效管理机制。此外,去年我们还投入了近150万元,用于采购3部压缩式垃圾收集车、2部摆臂式垃圾运输车、3台高压清洗车以及30个垃圾集装箱、400个垃圾收集吊桶,较好的解决了农村垃圾收集运输的问题。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农村环卫工作再上新水平。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环卫系统职工的共同努力,海沧的环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创建活动中做出一定成绩,受到市有关部门的好评。对此,我们把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把受到的表彰作为更大的动力,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更多的环卫工作者献身环卫事业,用广泛的宣传来动员与营造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共创文明城区的良好氛围。去年10月底,海沧召开了庆祝福建省第十届环卫工人节,对获评为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称号的市政建设管理中心,获评为市市容环卫管理先进集体的区环卫处,获评为省环卫先进工作者、市“十佳美容师”、市先进环卫工作者、市优秀环卫职工的谢健全等7位同志予以表彰奖励;同时,我区也评选表彰了一批区级十佳城市美容师、先进环卫工作者、优秀环卫职工等。通过各种宣传和表彰活动,我们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将各区人民群众的力量凝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合力,使我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迈向新的水平。

    二、唯民唯实,认真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是开展“温馨海沧”农村文化活动。“温馨海沧”农村文化活动是“温馨厦门”社区文化活动的延伸。两年来,它走遍了海沧所有28个行政村,区直机关的40个部门单位(城乡共建对子)、近1800人次的演职人员参与了活动的组织。活动接受各种宣传、咨询、服务近5000人次,20000多村民和外来人员观看“海沧文艺轻骑兵”的文艺演出。“温馨海沧”农村文化活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的重要宣传载体、城乡共建的文化纽带、宣传文化工作“三贴近”的有益实践、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健康食粮”、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的“助推器”、“本土”文艺骨干成长的摇篮和海沧宣传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被海沧村民誉为海沧的《同一首歌》。

    二是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霞阳村、温厝村为试点开展“美德进农家”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 “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的评选活动,在去年12月21日召开的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对70户“五好文明家庭”和3个“文明村镇”进行了表彰,复查保留了4个文明村镇。为丰富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认真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在元旦、春节、元宵及“五一”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去年,以“纪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再现生动活泼的群众体育活动场景”为主题的厦门市2005年“全民健身周和全民健身节”启动仪式在我区渐美村举行,与启动仪式一起举办的还有龙舟邀请赛、中国象棋擂赛、农民腰鼓表演等活动项目。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三是树典型、抓特色,努力提升创建活动品位。首先,抓住共建活动的契机,从思想道德共教、经济发展共促、文化活动共抓、文明风尚共倡、先进单位共创、环境卫生共治等方面开展共建工作活动。在全区推广温厝村与加工区、贞庵村与电厂、霞阳与厦新共建的经验,努力营造和谐、文明的投资环境。其次,抓好农村各具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鼓励后井村的芗剧曲艺、鳌冠村的家庭曲艺等民间文艺创作,支持农村具有特色的渐美龙舟赛、新垵的武术等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努力挖掘、保护和弘扬海沧民间文化,带动全民参与、普及开展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和体育竞技活动,使海沧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不衰。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厦门刚刚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区又将和几个区一起接受省级文明城区的考评,精神文明建设既遇到了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海沧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把群众满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中,把着眼点放在最基层最基础的地方,狠抓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完全融汇到农民群众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载体,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