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市的市容市貌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我市将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努力营造一个优美的城市环境。”近日,柳州市“五项”整治办主任吕福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了今年的工作思路,并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成效:市容市貌有改观
记者(以下简称“记”):去年,我市通过加强城市管理,市容市貌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请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情况。
吕福生(以下简称“吕”):去年,是巩固市容市貌整治成果的一年,也是市容市貌向纵深发展的一年。当年9月,全区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城乡清洁工程”,市委、市政府以“城乡清洁工程”为契机,推动市容市貌整治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依法治理了乱摆乱卖、车辆乱停乱放、广告牌乱贴等“脏、乱、差”现象;依法整治了噪音扰民;拆除了大量“两违”建筑,使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城市形象明显改观。尤其是“穿衣戴帽”工程的实施,给城市面貌增添了新的亮点。
记:噪音扰民,特别是商居混合的商住楼和城市中心区的娱乐场所的噪音,一直是市民投诉的热点问题,我市是如何整治噪音扰民的?
吕:首先,我市成立了社会生活、建设噪声专项整治办公室;其次,制定了《柳州市社会生活噪声、建筑噪声专项治理实施方案》;三是开展了娱乐场所噪声专项整治,依法关闭了白金汉宫KTV,兰桂坊等娱乐城被要求停业整顿、限期整改,南二环路、龙潭路41家超范围经营的酒吧受到处罚,多家施工单位违法夜间施工也受到依法处理。另外,还开展了中、高考期间的噪声严管工作,广大市民对噪声管理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问题:仍有“黑车”在营运
记:“五车”整治工作已经开展了几年,但非法营运的“黑车”一直难以从根本上根除,尤其是在柳邕路上跑的“黑车”一直没有得到杜绝,原因在哪里?
吕:应该说,去年在全体“五车”整治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五车”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下面一组数字可以说明:截至去年11月,共查扣各种违章车辆9774辆,其中微型面包车286辆、摩托车1018辆、机动三轮车438辆、残疾车125辆,还有其他非法营运车辆7907辆。
但是,由于利益驱动和群众出行的需求,“黑车”难以根除,柳邕路上行驶的“黑车”就是这样。另外,“黑车”存在查处难、取证难、后续处理难等问题。部分市民对“五车”非法营运问题认识不足,致使执法环境恶劣,执法人员遭围攻、暴力抗法经常发生。仅去年上半年,大的暴力抗法事件就发生了3起。
对策:“堵疏结合”求实效
记:有人大代表提议,整治经营性、公益性占道工作应该是“堵疏结合”,您赞成这个观点吗?
吕:我完全赞成。去年,我们对违章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夜市场及占道堆放进行了全面整治,先后对全市约35个马路市场进行了近500次的集中清理,共取缔9个马路市场。在开展这项工作中,有关执法部门一直是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如在取缔航月路、广集益等马路市场时,就妥善安排业户进入柳邕农贸市场二期和新前进市场。
措施:将狠抓长效管理
记:在新的一年里,我市“五项”整治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吕:今年“五项”整治工作的重点主要有:从今年开始,用三年左右时间,对我市30条主干道实施“穿衣戴帽”;对全市范围内12层以上高楼、沿江两岸、市内山体等实施“光亮工程”;组织力量继续加强对配建停车场的清理和监督;继续保持路面的高压态势,坚决把“五车”非法营运有所反弹的势头压下去。
此外,还有一项重点工作,那就是继续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要组织力量开展明查暗访,对那些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不力的城区、部门和单位,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嚗光。近期,还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市区及各县清理卫生死角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
记:“城乡清洁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目前来看对改善城市环境效果明显。请问,如何保证这一“民心工程”不走过场,不是“昙花一现”呢?
吕: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整治是手段,不是目的,长效管理才是关键。整治要和发展相结合;整治要和安置相结合;整治要和长效管理相结合。要通过整治发现问题,并从机制上、体制上保证长效管理。“城乡清洁工程”同样要形成长效管理的机制。要把“城乡清洁工程”的触角伸向大街小巷,要通过各城区(县)政府、办事处、居委会,找出卫生死角。(记者 潘贵华) |